新华社发(曹忠宏 摄) 在同期举行的学堂梁子遗址国际学术交流会上,中外专家热烈讨论郧县人遗址的世界意义。曾参与“郧县人”1号、2号头骨三维复原的法国人类古生物研究所研究员艾米莉·维亚莱表示,“郧县人”3号头骨非常完整,为未来全世界可能发现的各种古人类头骨化石的复原工作,提供了良好的参照。“希望将郧...
本文转自【中国新闻网】;12月26日,湖北省博物馆发布根据“郧县人”头骨化石复原的“郧县人”相貌。这也是世界上首次对距今100万年前的古人类头骨化石开展科学的相貌复原工作。“湖北省‘郧县人’头骨化石高精度扫描及相貌复原研究”工作于2017年6月启动,由湖北省博物馆、山西大学、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
近日,央视《新闻联播》头条报道《新思想引领新征程 探寻文明足迹 坚定文化自信》,聚焦十堰“郧县人”3号头骨。节目中报道,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文明探源和考古工作深入推进、取得历史性突破。2022年,在湖北十堰学堂梁子遗址发现的“郧县人”3号头骨, 是迄今欧亚内陆发现的同时代最为完整的直立人头骨化石,距今约10...
在“郧县人”3号头骨化石的考古现场,考古队员正在进行提取工作,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郧县人”3号头骨化石,整个颅顶是比较完整的,它的颧骨、眉弓和眼窝都可以看见。 (“郧县人”3号头骨化石) 迄今欧亚内陆发现的 同时代最为完整的 古人类头骨化石 1989年和1990年这里先后出土了 “郧县人”...
12月26日,“郧县人”复原像在湖北省博物馆揭开神秘面纱。张畅 摄 经研究,一号头骨化石,女性,年龄25岁—45岁,距今约100万年;二号头骨化石,男性,年龄25岁—45岁,距今约100万年。“考古就像是拆盲盒,总能有意外发现。”冯小波介绍,在扫描中,专家意外发现“郧县人”2号头骨右侧存在钝器伤口。这个伤口是...
2024年3月8日,在湖北省十堰市郧阳科技学校,学生使用的历史课本第1课中,已录入“郧县人”。湖北日报客户端讯(通讯员曹忠宏)近日获悉,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教育部组织编写的《中国历史》中等职业学校教科书将“郧县人”录入课本。课本第1课“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的形成”中,除了原录入的元谋人、蓝田人...
“郧县人”被编入人民教育出版社正式出版的七年级上册历史教科书第一单元第一课“远古时期的人类活动”郧阳是中国百万年人类史实证地将家喻户晓学堂梁子(郧县人)遗址位于湖北省十堰市郧阳区青曲镇弥陀寺村,因地处曲远河口西边学堂梁子而得名。30多年来,学堂梁子(郧县人)遗址历经九次发掘,3具百万年前的古...
“郧(yún)县人”3号头骨化石 这是继1989年、1990年 在该遗址发现两具距今100万年左右的 古人类头骨化石之后 再次发现一具古人类头骨化石 “郧县人”3号头骨化石 实证我国百万年人类史 “郧县人”3号头骨化石 位于考古探方的坑壁处 距地表仅有0.62米 目前,已出露额骨、眼眶、顶骨、左侧颧骨和颞骨及枕骨...
“郧县人”是湖北郧阳学堂梁子遗址发现的人类头骨化石。学堂梁子遗址位于湖北省十堰市郧阳区青曲镇弥陀寺村。1989年,第二次全国文物普查时,文物工作者在学堂梁子调查时发现了一具头骨化石,将之命名为“郧县人”1号;次年,在学堂梁子遗址的第一次正式发掘中又出土了“郧县人”2号头骨化石,并发现大量动物化石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