郗鉴以流民帅的身份起家,特殊的身份和士大夫高度的责任感,使得他成为稳定政局的核心人物。 时事变幻无常,郗鉴与琅琊王氏关系始终错综复杂。对于王敦叛乱,从兄王导一直持默许态度,郗鉴效忠东晋,痛斥反对王敦的不臣之心。尽管如此,他也没有与琅琊王氏彻底决裂,而是静观其变,不去得罪各大士族。等到成帝即位,作为外戚的颍...
郗鉴,字道徽,生于公元 269 年,乃高平郡金乡县(今山东省金乡县)人,作为东汉御史大夫郗虑的玄孙,他在东晋的历史长河中熠熠生辉,成为支撑东晋王朝的关键人物。郗鉴虽出身名门,却早年孤贫。然而,他并未因家境贫寒而放弃学业,反而勤奋好学,砥砺品行,凭借对经籍的广泛研读,以儒雅之姿闻名于当地。在西晋为官...
总结郗鉴这一段的历程,可以发现他先由一名普通的流民帅变成守卫徐州北部的边将,然后再由一名边将变成内辅之臣、建康的犄角之援。郗鉴身份的每一次转变,都与司马睿政权内部的变化息息相关。这种模式后来在东晋南朝很多流民帅身上反复上演。郗鉴南下前的兖州经历,可以说是“东晋门阀政治前史”的一个缩影。
东晋时期,由于北方民族冲突的影响,士族高门为了不再重演家破身亡的悲剧,一反西晋时的颓风,励精图治,奋励向上。士族中出现了一些有作为的人物。郗鉴就是为稳定当时政局作出重大贡献的人物之一。郗鉴,字道徽,家族是高平金乡(今山东金乡北)的大族。他的曾祖郗虑,曾受学于东汉大儒郑玄,建安年间官至御史大夫...
郗鉴爱幼是指好的名声与道德,据《世说新语》改写,主人公是郗鉴。原文 西晋末,兵荒马乱,郗鉴于乡里穷馁,乡人以公名高德隆,传共饴之,公常携兄子迈及外甥周翼二小儿往食。乡人曰:“今各自饥困,以君之贤,故共济君耳,恐不能兼存二小儿。”公于是独往食,辄含饭著两颊边,还而吐与二儿。后皆得...
郗鉴字道徽,高平郡金乡(今山东省金乡县)人。根据《晋书记载》他的祖父是东汉御史大夫郗虑,到了郗鉴这一代,家道中落,只好种田,但是他没有把家学给放弃,仍勤于读书,到了其青年时期在文坛已经小有名气。因此 赵王司马伦前来找过他,找他入伙,没错,他有不臣的打算,但是郗鉴本身精明啊,知道跟着他走...
郗鉴虽然出身于一个并不显赫的二流士族,但他凭借自身的智慧和勇气,逐步攀登至东晋权力的顶峰。最令人钦佩的是,他居然能够战胜掌握重兵的权臣王敦,彻底改变了朝政局势。这样的人物,连声名显赫的琅琊王氏都想尽办法与他结交。郗鉴究竟凭什么在动荡不安的东晋政坛中崭露头角?他又是如何从默默无闻走向权势巅峰的?...
郗鉴,字道徽,高平金乡人,汉御史大夫虑之玄孙也。少孤贫,博览经籍,躬耕陇亩,吟咏不倦。以儒雅著名,不应州命。赵王伦辟为掾,知伦有不臣之迹,称疾去职。及伦篡,其党皆至大官,而鉴闭门自守,不染逆节。惠帝反正,参司空军事,累迁太子中舍人、中书侍郎。东海王越辟为主簿,举贤良,不行。征东大将军苟晞檄为从...
东晋 重臣、书法家,王羲之妻子郗璿的父亲 269年-339年 字道徽。高平郡金乡县(今山东省金乡县)人。东晋重臣、书法家,东汉御史大夫郗虑玄孙。郗鉴少年时孤贫,但博览经籍、躬耕吟咏,以清节儒雅著名,不应朝廷辟名。晋惠帝时曾为太子中舍人、中书侍郎。永嘉之乱时,聚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