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叛后的郗鉴为维持朝廷稳定,在最后又设计除掉了平叛有功的流民帅,可谓杀伐果断。 建康(今南京) 二、斡旋——平衡各大士族势力 郗鉴以流民帅的身份起家,特殊的身份和士大夫高度的责任感,使得他成为稳定政局的核心人物。 时事变幻无常,郗鉴与琅琊王氏关系始终错综复杂。对于王敦叛乱,从兄王导一直持默许态度,郗鉴效忠...
在战胜王敦之后,东晋朝廷的权力结构出现了细微的变动。尽管王导失去了军事指挥权,但他在文官系统中的影响力依旧显著。郗鉴与王导这对表面上的政治对手,都意识到了结盟的重要性。郗王的政治联姻蕴含着多重考量。对于郗鉴而言,尽管他在军事上获得了重大胜利,但在以世族为主导的东晋政局中立足,仅凭军事成就是不够...
总结郗鉴这一段的历程,可以发现他先由一名普通的流民帅变成守卫徐州北部的边将,然后再由一名边将变成内辅之臣、建康的犄角之援。郗鉴身份的每一次转变,都与司马睿政权内部的变化息息相关。这种模式后来在东晋南朝很多流民帅身上反复上演。郗鉴南下前的兖州经历,可以说是“东晋门阀政治前史”的一个缩影。
历史人物> 郗鉴 【生卒】:269-339 字道徽,高平金乡(今山东金乡北)人。初为司马伦掾,转中书侍郎。司马睿镇建康,授龙骧将军、兖州刺史。王敦叛乱,与温峤等联兵讨平;又与王导等人受遗诏辅佐成帝,进车骑大将军,加散骑常侍。咸和中,苏峻叛乱,协助陶侃等共同讨平,升司空,加侍中,封公。咸康五年死,谥文成。
郗鉴,字道徽,高平金乡人,汉御史大夫虑之玄孙也。少孤贫,博览经籍,躬耕陇亩,吟咏不倦。以儒雅著名,不应州命。赵王伦辟为掾,知伦有不臣之迹,称疾去职。及伦篡,其党皆至大官,而鉴闭门自守,不染逆节。惠帝反正,参司空军事,累迁太子中舍人、中书侍郎。东海王越辟为主簿,举贤良,不行。征东大将军苟晞檄为从...
简体:郗鉴 繁体:郗鑒 拼音:chijian 读音:chī jiàn 英语: 近义词: 反义词: 单字解释:郗鉴 造句:郗鉴造句 组词,组成语:郗鉴 郗鉴解释 郗鉴是什么意思词义解释来源:辞典修订版 1:人名。(公元269~339)字道徽东晋名臣。博览经籍明帝时拜为安西将军移车骑将军与王导、卞壼等同心辅政封南昌县公。苏峻之乱誓师勤王复...
东晋时期,由于北方民族冲突的影响,士族高门为了不再重演家破身亡的悲剧,一反西晋时的颓风,励精图治,奋励向上。士族中出现了一些有作为的人物。郗鉴就是为稳定当时政局作出重大贡献的人物之一。郗鉴,字道徽,家族是高平金乡(今山东金乡北)的大族。他的曾祖郗虑,曾受学于东汉大儒郑玄,建安年间官至御史大夫...
郗鉴剧照 密谋的成功,得益于郗鉴对流民帅的成功使用。永嘉之乱和五胡乱华,迫使大量北方人成为流民,涌入南方。渡江之后的流民,选择从军以谋求生计,他们所依附的人被称为“流民帅”,郗鉴也是其中之一。这一团体的出现迎合了无兵可用的朝廷的需要。郗鉴气质出众,门第优越,从流民帅中脱颖而出,成为权臣。但流民帅拥兵...
郗鉴(269-—339年),字道徽。高平金乡(今山东金乡)人。东晋书法家、将领,东汉御史大夫郗虑的玄孙。 少年时孤贫,但博览经籍,躬耕吟咏,以清节儒雅著名,不应朝廷辟名。晋惠帝时曾为太子中舍人、中书侍郎。洛阳陷落后,聚集千余家,避难于峄山。后司马睿以朝廷名义,命其代理龙骧将军、兖州刺史,镇守邹山。任职三年,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