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獬是湖北人,是仁宗期间状元,一生经历三朝,即:仁宗、英宗、神宗,是北宋文坛一位活跃文人,虽然无法与王安石等名家比肩,但也是当时文坛一位不可或缺人物之一。他是王安石的反对者,因而遭受贬谪。他的性格刚烈,为人坦荡,敢于直谏,豪放不羁,属于一位有鲜明人格魅力的政治家和文人。他32岁的时候中状元,在此...
郑獬的爷爷郑建中从宁都去了安陆经商,并定居安陆;晚年领子郑五教从会同桃枝去了安陆,并考取进士;,郑五教和朱京娘在宁都桃枝期间生育了五个儿子,大儿郑弥中,二儿郑獬。郑獬幼、少、中年期一直跟随母亲在会同桃枝生活,并娶张氏为妻,后跟随母亲一并去了安陆,并在安陆再娶了继妻杨氏,宋皇祐五年(公元1053年)状元及...
《春尽》是宋代诗人郑獬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首联用的是典型的诗家语,和岑参《还高冠潭口留别舍弟》中的“遥传杜陵叟,怪我还山迟”风味一样。岑参不说自己想回家,却说杜陵叟怪他迟迟不回家;郑獬不说自己想回家,却说春风怪我春尽之时还浪迹天涯。这样写才显得含蓄,有诗味和诗趣。作品原文 春尽行人未到...
郑獬(10221072) 字毅夫,一作义夫,号云谷。北宋安州安陆人(祖籍江西宁都),生于宋真宗乾兴元年。獬少年时,即有才名,词章豪伟峻整,除同榜鸿胪进士、会元,太常寺卿、侍中兼枢密副使黄中庸外,其他同辈则望尘莫及。 仁宗皇祐五年(1053年)进士第一,为皇祐癸巳科状元。中状元后,通判陈州,入直集贤院,度支判官,知...
郑獬为官何尝 懈郑獬(1022—1072)字毅夫,一作义夫,号云谷。北宋安州安陆人(祖籍江西宁都)。 宋仁宗(赵祯)皇佑五年(1053年),郑獬31岁,参加廷试中进士一甲一名,即状元,之后即走上了仕途。 宋治平元年(1064年),英宗(赵曙)即位,决定兴建永昭山陵(仁宗寝陵),并完全采用乾兴(宋真宗赵恒的年号)时期的一套...
郑獬·宋 骑杀青都白玉麟, 归来狂醉后池春。 人间得丧寻常事, 不避郎君走马尘。 谢赐飞白书 郑獬·宋 伏驲驰天阙, 飞文下玉除。 奎成苍颉字, 龙受伏羲书。 功业升平外, 文章妙绝初。 形声秦隶拙, 点画蔡邕疏。 轴动星辰转, 笔停风雨馀。
郑獬·宋 白发汉中郎, 旌旗下建章。 雪通沙路润, 春入塞云黄。 地势井陉口, 天文大昴旁。 平时卷金甲, 壮略寄壶觞。 苏刑部自湖北移漕淮南 郑獬·宋 先公道义交, 晚得苏公佐。 俾予往拜之, 兄事安敢堕。 漂忽十五年, 日月如旋磨。
然而,郑獬为政府工作的这段时间,主要是王安石主政时期。由于跟王安石政见不合,郑獬的仕途经历颇为坎坷,屡遭王安石排挤打压。王安石是个有思想、有追求、有作为的官员,这一点无可置疑。但在性格胸怀等方面,王安石有时却真是让人不敢恭维。如果王安石能包容他人,懂得适当妥协退让,那么他的那些改革举措,也许就...
郑獬(1022-1072) 字毅夫,安州安陆(今属湖北)人。仁宗皇佑五年(1053)举进士第一,授陈州通判。入直集贤院,修起居注。神宗时为翰林学士,权知开封府。因反对王安石变法,以侍读学士出知杭州,迁青州。后称病求退,提举鸿庆宫。工于诗,有反映人民疾苦之作。文辞质朴自然,风格爽朗泼辣。亦能词,俏丽隽永。著有《郧溪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