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汉语_郑燮: 郑燮(1693-1765) : 清代书画家、诗人。字克柔,号板桥,江苏兴化人。乾隆进士。官范县、潍县知县,因得罪豪门而罢官。为“扬州八怪”之一。创“六分半书”,篆隶杂合行楷,参错纵横。画专长兰竹松石,简洁遒劲。工诗词,抒情志感,痛快淋漓。著有《板桥全集
为“扬州八怪”之一,其诗、书、画世称“三绝”,擅画兰竹。 郑燮一生画竹最多,次则兰、石, 但也画松画菊,是清代比较有代表性的文人画家,代表画作为《兰竹图》。 轶事 以“怪”出名 1. 扬州八怪(金农、汪士慎、黄慎、李鱓、郑燮、李方膺、高翔、罗聘) 2. 怪在何处(画得怪、文章怪、性情怪、行为怪) ...
郑燮·清 花亦无知,月亦无聊,酒亦无灵。 把夭桃斫断,煞他风景; 鹦哥煮熟,佐我杯羹。 焚砚烧书,椎琴裂画, 毁尽文章抹尽名。 荥阳郑,有慕歌家世,乞食风情。 单寒骨相难更。 笑席帽青衫太瘦生。 看蓬门秋草,年年破巷; 疏窗细雨,夜夜孤灯。 难道天公、还钳恨口, 不许长叹一两声? 颠狂甚,取乌丝百幅...
《竹》是清代画家、文学家郑燮所著地五言诗之一。写竹子气节清高,不与百花争艳争香,也借喻作者自己洁身自好、超脱世俗地亲近自然地为人处世地方式。作品原文 竹 [清] 郑燮 一节复一节,千枝攒万叶。我自不开花,免撩蜂与蝶。作品简析 诗人以竹子为意象,抓住它一般不开花(竹子开花后会成片枯死)的特点,形象地...
郑板桥(郑燮) 郑板桥(1693年-1766年),原名郑燮(xiè),字克柔,号理庵,又号板桥,人称板桥先生,江苏兴化人,祖籍苏州。清代书画家、文学家。 康熙秀才,雍正十年举人,乾隆元年(1736年)进士。官山东范县、潍县县令,政绩显著,后客居扬州,以卖画为生,为“扬州八怪”重要代表人物。
郑燮(1693年11月22日-1766年1月22日),字克柔,号板桥、板桥道人,江苏兴化大垛人,祖籍苏州,清朝官员、学者、书法家。“扬州八怪”之一。其诗、书、画均旷世独立,世称“三绝”,擅画兰、竹、石、松、菊等植物,其中画竹已五十余年,成就最为突出,代表画作为《兰竹图》。著有《板桥全集》。结果...
郑燮(1693~1765年),字克柔,号板桥,江苏兴化人,是“杨州八怪”中的一位,对于书画十分擅长,在书法上的成就尤为突出。郑燮曾经做过县令,后来被罢官,又以卖书画为生。他最著名的成就就是将行书、楷书、隶书以及草书融合在一起,创制了一种特别的书体,称之为“六分半书”。很多人认为其取汉隶(八分)之...
《七言诗》郑燮是一首描绘春日午后品茗赏景的诗。诗人以自然清新的笔触,展现了一幅宁静、祥和的画面,表达了自己在品茗之余享受美好时光的愉悦心情。首句“不风不雨正晴和”描述了晴朗的天气,为后面的景物描绘铺垫了良好的氛围。接下来,诗人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竹林的生机勃勃和优美姿态,以及品茗时悠然自得的心境...
注释: 1. 郑燮:清朝著名文人,号板桥,以画兰竹著称。 2. 春兰未了夏兰开:春天种植的兰花还未完全结束生长,夏天种植的兰花已经开始开花。这里的“了”表示完成,“开”指开花。 3. 万事催人莫要呆:各种事情都在催促人们不要呆滞不前。“催”指催促,“莫要呆”意思是不要停滞不前。 4. 阅尽荣枯是盆盎: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