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4年6月25日,邓稼先出生于安徽省怀宁县一个书香门第,清代大书法家邓石如是其六世祖,父亲邓以蛰是著名美学家和艺术理论家。邓以蛰为儿子取名“稼先”寓意在于:禾之秀实曰“稼”,预示着根植、秀实和成熟于中华大地,并造福民众。1941年,他考入西南联合大学物理系,1945大学毕业后他到昆明市文正中学、培文中...
“没有必要”,邓稼先的这句话,其实只说出了上半句,下半句的意思大家都听得懂,那就是没有必要去白白地做出牺牲啊! 在防化兵的帮助下,那颗摔下的核弹终于找到了。邓稼先像一个找到了丢失的钥匙的孩子,一下子扑了上去,捡起散落在戈壁滩上的碎弹片,把它们捧在手...
《邓稼先》是杨振宁写的一篇记人传记型文章,以中华几千年来的文化为背景,以近一百多年来民族情结、五十年朋友深情为基调,用饱含感情的语言介绍了一位卓越的科学家、爱国者。此文收录在2017年春季新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教材第1课,课文录音在2017新版中增设,由杨波朗读。 作品原文 从“任人宰割”到“站起来了...
邓稼先又全身心投入到氢弹的研究中 1967年6月17日 中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从1958年至1986年 我国共进行了32次核试验 其中有15次是邓稼先亲自指挥的 100%获得成功 1964年10月16日,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因长期工作在试验一线 邓稼先遭受了致命的核辐射 1986年7月29日 邓稼先因直肠癌逝世 享年62岁 生命的...
新华社北京6月26日电 6月25日,《新华每日电讯》发表题为《寻找邓稼先》的报道。2024年6月25日,是“两弹一星”元勋邓稼先的百年诞辰。最近,清华大学宣布将给本科新生赠送《邓稼先传》,邓稼先的故乡安徽省安庆市也启动了纪念活动。我们因此踏上寻找邓稼先的旅程。“邓稼先在哪?”曾有无数人,千万次地问。后来...
今天(2024年6月25日),是中共党员、九三学社社员、“两弹元勋”邓稼先诞辰百年的日子。让我们一起缅怀他。 2024年6月25日,是“两弹元勋”邓稼先同志诞辰100周年。我们怀着十分崇敬的心情,追忆邓稼先同志光辉的一生,深切缅怀他为党和人民、为伟...
在崇德中学,邓稼先认识了高他两班的杨振宁,邓、杨家庭出身背景大体相同,都是少年聪慧,都有科学救国之抱负,都有共同的志趣爱好,二人因之成为好友。邓、杨二人的友谊,一直保持了几十年,直到邓稼先去世。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北平的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搬迁至云南昆明,与天津的南开大学一起合办,是为西南联大...
对于邓稼先而言 为中国的“两弹一星”事业奋斗 才是最有意义、最有价值的事情 因长期工作在试验一线 邓稼先遭受了致命的核辐射 仅仅61岁的他 生命就即将走到尽头 1986年7月29日 邓稼先用最后的呼吸 回应了28年前的领衔受命:死而无憾!他临终前最后一刻 仍心系祖国的尖端武器研究 “不要让人家把我们落得太远…...
邓稼先(1924年6月25日—1986年7月29日),出生于安徽怀宁,中国共产党党员,九三学社社员,核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生前是核工业部科技委员会副主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科技委员会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