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师从幼年拜师学医习武谈起,沿着我的一连串问题,对无言道公永化堂禅武医做了深刻而通俗的诠释。许多概念术语是我第一次领略。由于心灵相通,禅师低缓的话语,至今记忆犹新。 行性禅师早年先后拜在少林寺永化堂一脉的淳全、吴山林、德禅三位大师门下修练禅武医,成为少林寺永化堂禅武医第十七代法脉传承人。在禅学方...
可是,在《宋高僧传》刊行五六十年后,宋初的达观昙颖禅师在编撰《五家宗派》时,依据唐朝丘玄素所撰之《江陵城西天王寺道悟禅师碑铭》,重新提出新说,谓道悟禅师有二,一是天皇寺的道悟禅师,属于石头希迁的门人;二是天王寺的道悟禅师,属于马祖道一的门人,并且龙潭崇信禅师是天王道悟的弟子。达观昙颖的新...
就这样,在道悟禅师的带领下,天皇寺终于重建了起来,而道悟禅师也就正式的成为了天皇寺的住持。从此以后,禅宗江湖上也就以天皇道悟来尊称道悟禅师了。道悟禅师在天皇寺说法,不仅吸引了众多的本地信众前来听法,就是很多外地的江湖人士,也是纷纷来到天皇寺,和道悟禅师切磋交流,搞得天皇寺一天到晚人来人来...
僧人回去告诉道一,道一肯定他说:梅子熟也。 禅师的每个开示都有针对性,听禅师的话语,也要找到针对于自已存在问题的那部分,并坚持下去。大梅显然做到了这一点。有的人既不执着即心即佛,也不执著非心非佛。对于这样的人,已经截断了有与无等兩头,道一则说“不是物”,既不是心...
道信禅师所依《文殊说般若经》,主旨在于宣扬“一切法空”的般若空义,以此阐释佛性、如来藏以及众生与佛不二。这个不二与真常之心最大的分别是,它是建立在非有非无性空实相基础上的,因此经中提出了“一行三昧”念佛法门。“一行三昧”是为善男子善女人证入般若空观的方便而提出来,经中称之为“助道之法”。
六祖慧能:如何点化“志道禅师”开悟 僧人志道,广州南海人。一日,他请教禅宗六祖慧能:“学生自出家后,研读《涅槃经》已有十年有余,然而尚未明其大意。恳请大和尚为我开示。”六祖慧能问:“你何处有不明之处?”志道回答:“诸行无常,是生灭法。生灭灭已,寂灭为乐。于此存有疑惑。”六祖慧能再问:“你...
三祖道:“何更求解脱乎(既然没有人捆绑你,那你还要求解脱干什么呢?不是多此一举吗)?”道信禅师闻言,当下大悟。原来,吾人所感到的束缚不在外面,而在我们的内心。束缚完全来自于我们自心的颠倒妄想,也就是分别、计度、执着,如果看破了这些妄想,知道它们来无所来,去无所去,当体即空,不再被它们所...
可他的师父道证禅师今天只说了一句话:"与其打坐百日,不如放下一念。"这句话击碎了他十年苦修的信念。打坐难道不是成佛的根本法门吗?01 药山寺坐落在群山环抱之中,晨钟暮鼓,香火鼎盛。寺内有一方古朴的禅堂,四壁萧然,只有几盏长明灯在风中轻轻摇曳。禅堂的砖地已被无数代修行人的脚步磨得发亮,每一块砖都...
这首偈语不仅记录了他对七字心咒的终生体悟,更道出了修行的究竟妙谛:所谓得道,不在别处,只在当下一念放下,自在解脱。这哪里是什么深奥的道理,分明就在眼前日用中。佛法的真谛不在文字中,而在于亲身体悟。就像这溪水一样,不执着于任何形式,却处处显现其本性。从那以后,道济禅师的修行有了质的飞跃。他不再...
无上大涅槃,圆明常寂照”。得到了六祖慧能大师的如是开示之后,志道禅师终于于言下开悟,终于领略到了十年末解的涅槃大意了,这的确是很值得庆幸的一件事情。有人持诵一辈子的经典都难以领悟到佛祖的如海智慧,于志道禅师而言,有明师如是为之开示疑问,幸如之何!不知各位同修以为然否?图片来于网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