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潜(1043—1106)北宋诗僧。本姓何,字参寥,赐号妙总大师。於潜(今属浙江临安)浮村人。自幼出家。与苏轼诸人交好,轼谪居黄州时,他曾专程前去探望。元祐中,住杭州智果禅院。因写诗语涉讥刺,被勒令还俗。后得昭雪,复削发为僧。著有《参寥子集》。
因此可以说善于描写“声音风景”是道潜诗的一大特点。 苏轼记载道潜论诗之语:“老杜诗云:‘楚江巫峡半云雨,清簟疏帘看弈棋。’此句可画,但恐画不就尔。”(《书参寥论杜诗》)而道潜自己的诗,正能写出可画而画不就的意味,如《江山秋夜》: 雨暗...
道潜的诗作以绝句为主,他的近体诗清丽真率,深具唐人韵致。他的诗集有《参寥子集》等,被后人广泛传颂。道潜以其深邃的禅宗思想和精湛的文学造诣,成为北宋时期文人士大夫阶层中备受推崇的诗人之一。本文的五首诗中,《江上秋夜》道潜通过苍江夜色与秋声的变化,表达了对生活的感悟和对未来的期待。《口占绝句...
道潜是很多读者都非常熟悉的诗僧,他与大文豪苏轼的关系密切,经常在一起诗歌酬答,相互调侃。有一次苏轼让歌女去接近这位大师,大师却吟出了一首名作,其中“禅心已作沾泥絮”,让东坡先生赞赏不已。大师有 一次与另一位高僧怡然在夜间对话,即兴创作了这首诗,抒写了作者恬淡的心境。道潜自幼家贫,不得已出家...
宋人写景,往往不满足于总体印象的概括或静态的勾勒,而是刻意追求深细地表现出时间推移过程中的自然景物的变化。在此背景下下,道潜写了一首《江上秋月》。诗作原文如下:雨暗苍江晚未晴,井梧翻叶动秋声。楼头夜半风吹断,月在浮云浅处明。这首诗的大意是:苍江阴雨绵绵,雨一直下,直到傍晚时分,仍未见...
“禅心已作沾泥絮,不逐春风上下狂”道潜诗三首,风格清丽真率 导语:道潜是北宋时期的一位著名的诗僧,他的本名是何昙潜,字参寥,赐号妙总大师。道潜出生在杭州於潜(今浙江临安)的浮村,自幼出家学习佛法和文学。他与苏轼等文人士大夫有着深厚的友谊,曾多次前往探望和陪伴苏轼,也因为苏轼的牵连而遭到...
道潜这首《临平道中》是一首描写五月仲夏临平山下水边风光的写景抒怀七言绝句。这首诗先推出一个近景,一片水边的蒲草,随风翩翩起舞,好像是在表现自己轻柔的舞姿。接着,聚焦描写蜻蜓,因风吹蒲动,蜻蜓想要站立在蒲叶尖上,总是身不由己,站立不住。这里的蜻蜓和蒲草仿佛是在互相争戏,很有风趣。然后,承上...
当年苏轼被贬直黄州时,有一好友不远千里相送;东坡再贬至天涯海角的海南时,这位好友更是打算跟其同去,这位东坡平生挚友就是本期要和大家介绍的北宋诗僧道潜。 道潜自幼度为僧,与苏轼相识于杭州,初见时道潜赋诗一首,苏轼就为他的才学惊艳,从此成为莫逆。后来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道潜也受到牵连,对他的惩罚...
相比而言,道潜的这首禅诗与陶渊明的“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意境有相似之处,但高僧侧重于表现禅趣,阐述禅理,而陶渊明则单纯是享受归隐的乐趣。道潜一定经常杖藜在曲渚回塘停驻,却并非每次都能“隔林仿佛闻机杼”,其中既需要机遇,也体现了一种禅悟。诗人毫不经意地写出,无须华丽的辞藻,也不用过度渲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