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中的“善”道教修行,修心是第一要务。作为一个宗教,必然需要实现所肩负的社会意义。道教提倡性命双修,一方面要通过各种功法、炼养以及医术等方面的内容,使人们实现强身健体乃至在世长年的功效;另一个方面,则是循循善诱,劝导世人与人为善,从奉献与施舍中寻求到内心的平静。道教中的“善”,不同于其...
道教作为一门具有济度人天使命的宗教,其最基础的教理教义即是在度化人们向善修真。道教第一劝善书《太上感应篇》的主旨句为“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告诫人们唯有日行三善——语善、视善、行善,恒久持之,才能得到祖师护佑。道教修行,从为人间道的意义上来讲,意在使人们清除身心之上染着的各种欲望,因持戒...
在这一宏大的宇宙观之下,道教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善恶报应观念,即天道承负说。这一教义坚信,天道是循环的,善恶行为都会得到相应的承负,如同《老子想尔注》所言:“道设生以赏善,设死以威恶。”善行将得到善果,恶行则会招致恶果,这一观念有时也被称为“因果报应”。道教的“承负”之说,源自《太平经》,意...
不得偷盗:尊重他人的财产权,是道教伦理的基础。 不得邪淫:保持身心纯洁,是道教修行的重要方面。🍀 十善: 孝顺父母:孝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道教同样强调。 忠事君师:对君王和师长的尊重,体现了道教的忠诚和尊敬。 慈心万物:对所有生命充满慈悲,是道教修行者应有的心态。 忍性容非:宽容大度,不轻易发怒或责备...
本期就跟大家聊聊道教神话里赏善罚恶的五位神仙,最后一位喜欢上天“打小报告”。东岳大帝 泰山古称东岳,东岳大帝也是由泰山神格化而来的一位神仙。泰山在我国传统文化里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东岳大帝在神话里的地位也是不言而喻。典籍里记载了东岳大帝的神职:“独居中界,统摄万灵。掌人间善恶之权,司阴府是非之...
在长期发展过程中,道教创制了别具一格的理论,有自己独特的修持法门。道教以“道德”二字为纲领,“道”为体,德为用,德之大用发而有“真、善、柔、静、通”五门,此可谓修持的五字真言。用此五门治国则国泰民安,用此五门治身则身体康健。此为笔者多年揣摩感悟所得,今整理成文,与有志于道者分享之。
根据道教的善恶报应观,个人的言行和行为会受到道的反馈。简单来说,善行将得到善果,恶行则会招致恶果。这个观念有时也被称为"因果报应",即个人的言行会引发一连串的因果联系,最终会在某种形式上得到回报。按照善恶报应观,做善事会带来积极的回报,比如好运、幸福和内心的宁静。相反,做恶事会招致负面的后果,...
道教的十善:一孝顺父母;二忠事君师;三慈心万物;四忍性容非;五谏净蠲(juān)恶;六损己救穷;七放生养物、种诸果林;八道边舍井、种树立桥;九为人兴利除害;十读三宝经律、恒奉香花供养之具。道教认为,常行十善,得天人善神庇佑,永灭灾殃,长获福佑。道教又以此十善作为“积功归根”之行,凡能...
尤其是道教甚至把善挂靠在“道”上。 所以善并不一定是字面上的善字,这种善不是叫你做圣母,一味的慈悲为怀。 救人也是善 希望也是善 梦想也是善 法律也是善啊…… 我杀恶,为善。但于恶来说,我非善。 用洪荒流小说的说法来说,善就是这遁去的“一” 善是“道”给予万物的...
道教的修行,从字面上理解,是为了让人间变得更加美好。它帮助我们清除内心的各种欲望,保持正信,坚持自我约束。道教不仅强调自我修持,还倡导与人为善的慈悲心。道教神仙信仰中的许多神仙圣真,都是因为拯救百姓苦难而受到崇奉的。他们的善心和善行,成为了我们效法的典范。“缮性”是修缮人的本性,面对尘世的纷扰,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