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午不食 [ guò wǔ bù shí ] 生词本 基本释义 详细释义 [ guò wǔ bù shí ] 过午不食是佛陀为出家人制定的戒律。在律部中正确的说法叫“不非时食”。也就是说不能在规定许可以外的时间吃东西。这个时间就是在太阳到正中午后,一直到次日黎明,这段时间是不允许吃东西的。 内容来自网友贡献并...
我们所说的过午不食并不是一种简单的节食方法,而是中医所倡导的一种健康饮食方式。 一般指13时后不再进食固体食物,也有指13时后不再进食除水果、水之外的饮食。 为什么要“过午不食”呢? 佛教所说的“过午不食”并非完全属于信仰的东西,而是坚持过午不食对于机体新陈代谢...
“过午不食”这一源自佛教戒律的古老生活习惯,近年来逐渐受到关注。这个习惯的核心是,从午时(即11:00—13:00)起不再进食,目的是通过减少晚餐的摄入量,实现身心健康的双重提升。但是,这种做法是否科学,以及是否适合现代人的生活方式,一直是一个备受争议的话题。历史渊源与文化背景 在中国,“过午不食”这一...
病情分析:“过午不食”是一种源于佛教的饮食习惯和修行方式,意思是下午或中午之后不再进食。这种饮食方式常见于佛教僧侣的日常修行中,旨在减少对物质需求的依赖,培养清心寡欲的生活态度。 从健康角度看,过午不食可能会影响一天的营养摄入平衡,因为人体需要均衡摄取各类营养素来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如果长期不在下午或晚上...
佛家说:过午不食,因为晚上是畜生吃东西的时间。对于无信仰的朋友可能会认为,这纯属胡说八道。但是国学大师张其成教授公开说:这不是迷信,是有科学道理的。相信大家都听说过这句“过午不食”但却不理解他的真正意思,其实这一句话是佛陀为出家人制定的戒律,在律部中正确的说法叫“不非时食”,也就是说不能在...
过午不食,是中医所提倡的,也就是说不能在中午时间以外的时间吃东西。 一、什么是“过午不食”? 午就是指午时。我们所说的过午不食并不是一种简单的节食方法,而是中医所倡导的一种健康饮食方式。 一般指13时后不再进食固体食物,也有指13时后不再进食除水果、水之外的饮食。
“午”指午时,即中午的11时到13时。“过午不食”是指午饭后就不再进食固体食物了,这样能让胃肠得到充分的休息,有利于胃肠健康,而且具有一定的减肥作用。“过午不食”也是符合中医的“子午流注”理论的。中午11时到13时正是心经当令,心属火,火可以温暖胃土,这个时候吃饭有利于消化,而过了午时,消化能力会...
过午不食的15个好处 1. 不变胖 因为你晚上吃东西,就全部变成垃圾,变成脂肪留在身体里面了。 2. 不会让我们的心、肺和肾缺血 你晚上吃得多,这个血都跑到胃里面去帮助消化去了,那么心脏缺血,如果本身有心肌梗塞,就容易发生突然死亡。 3. 有利于修习禅定 ...
尽管“过午不食”在某些方面对健康有益,但长期实践该理念也可能带来一系列危害,尤其是针对不同人群和特定情况。**1. 特殊人群的禁忌** - **孕妇、青少年**:这些人群需要更多的营养来支持生长发育或孕育生命,不吃晚餐可能导致营养不足,影响健康。- **血糖不稳定者**:不吃晚餐可能导致低血糖,对血糖不稳定...
哪些人不适合“过午不食”?①身体瘦弱者、老年人 身体瘦弱者或老年人如果长时间不进食,很可能引发低血糖,出现心慌手抖、眼前发黑,甚至晕倒等。老年人往往有一些基础疾病,饥饿带来的低血糖,可能引发更严重的后果。②胃病患者 对于胃病患者来说,有的人为了避免晚上饿,白天难免会多吃一点,但这无疑会加重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