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分水岭》是晚唐诗人许棠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出自《全唐诗》。作品原文 过分水岭 陇山高共鸟行齐,瞰险盘空甚蹑梯。云势崩腾时向背,水声呜咽若东西。风兼雨气吹人面,石带冰棱碍马蹄。此去秦川无别路,隔崖穷谷却难迷。作者简介 许棠(822—?),字文化,宣州泾县(今属安徽)人。年五十,始登进士...
过分水岭 唐·温庭筠 溪水无情似有情,入山三日得同行。岭头便是分头处,惜别潺湲一夜声。译文:溪水奔流,看上去无情却有情,进入山中三天,溪水总是伴着我前行。登上岭头,就要和溪水分头而行,听到流水一夜潺湲作响如同深情的惜别之声。鉴赏:化无情之物为有情,往往是使平凡事物富于诗意美的一种艺术手段。
溪声仍是此声,而当将别之际,却极其自然地感觉这溪水的“潺湲一夜声”如同是它的深情的惜别之声.在这里,诗人巧妙地利用了分水岭的自然特点,由“岭头”引出旅人与溪水的“分头”,又由“分头”引出“惜别”,因惜别而如此体会溪声.联想的丰富曲折和表达的自然平易,达到了和谐的统一.写到这里,溪水的“有情”已经...
题称“过分水岭”,实际上写的是在过分水岭的行程中与溪水的一段因缘,以及由此引起的诗意感受。 首句就从溪水写起。溪水是没有感情的自然物,但眼前这条溪水,却又似乎有情。在这里,“无情”是用来引出“有情”、突出“有情”的。“有情”二字,是一篇眼目,下面三句都是围绕着它来具体描写的。“似”字用...
《望江南·过分水岭》是宋代大臣李纲的组词作品,共两首,其中第二首较为著名。此词抒发贬谪后奉诏回京的感慨,显示出流丽委婉、沉郁顿挫的风格。作品原文 望江南 过分水岭 【其一】征骑远,千里别沙阳。泛碧斋傍凝翠阁,栖云寺里印心堂。回首意茫茫。分水岭,烟雨正凄凉。南望瓯闽连海峤,北归吴越过江乡。
译文:登山岭头就是我俩分手之处,潺湲流淌与我惜别一夜有声。 注释:岭头:山头。分头:分别;分手。《文苑英华》作“分流”。潺湲(chán yuán):河水缓缓流动的样子。这里是指溪水流动的声音。 小提示:温庭筠《过分水岭》的翻译及注释内容 朗读 打赏
过分水岭朗读 出自唐代:温庭筠的诗词 拼原 溪水无情似有情,入山三日得同行。 岭头便是分头处,惜别潺湲一夜声。 温庭筠的简介 温庭筠(约812—866)唐代诗人、词人。本名岐,字飞卿,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东南)人。富有天才,文思敏捷,每入试,押官韵,八叉手而成八韵,所以也有“温八叉”之称。然恃才不羁,又好讥刺...
过分水岭温庭筠溪水无情似有情,入山三日得同行。岭头便是分头处,惜别潺湲①一夜声。【注释】①潺湲:水流动的声音。你从“得同行”的“得”字中体会出作者怎样的心情?(3分) 答案 诗人在寂寞旅途中邂逅良伴的欣喜。 本题考查对关键字词思想感情的把握能力。解答时,要联系全诗内容,联系题目、作者的情况,结合...
《过分水岭》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温庭筠。其古诗全文如下: 溪水无情似有情,入山三日得同行。 岭头便是分头处,惜别潺湲一夜声。 【前言】 唐代诗人温庭筠创作的《过分水岭》是一首脍炙人口的七言绝句。此诗化无情之物为有情,抒写作者在过分水岭时与溪水的一段因缘及其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