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战乌蒙山战役由强渡鸭池河、黔(西)大(定)毕(节)根据地反“围剿”系列战斗、乌蒙山回旋战、突破普渡河等组成,时间从1936年2月2日强渡鸭池河起,到4月10日突破普渡河止。其中,乌蒙山回旋战是转战乌蒙山的点睛之笔、精华之处,是转战乌蒙山的主要战斗、主体...
第二奇谋:经略中原,指挥大军千里跃进。毛泽东转战陕北,不仅直接谋划西北战场,而且运筹全国解放战争。他后来说过:在陕北,我和周恩来、任弼时在两个窑洞里指挥了全国的解放战争。周恩来也说,毛主席是在世界上最小的司令部指挥最大的人民解放战争。转战陕北时,全国战场总的形势,我人民解放军是战略防御。但就是在...
大家轰然叫好。就这样,大家跟随毛主席转战陕北,虽然伴随着苦难、危险,却也充满了乐趣。话说,1947年4月2日,毛主席等人从子洲县高家塔向涧峪岔转移时,由于这一带是国民党军小股部队经常出没之所,中央警卫团就在通往瓦窑堡的大路上设置了1个班进行警戒。毛主席听说徐业夫和文件驮子落在了后面,停了下来,让大...
转战陕北非常辛苦,黎东汉甚至觉得比长征还要苦。毛主席等人身边的保卫部队并不多,经常要在敌人重重包围中穿插过去。毛主席等人转移时,黎东汉要先带人打前站,电台值班人员要在毛主席等人走后才能撤离,又要赶在毛主席等人到达前将电台架好。黎东汉的工作很特殊,因此更加辛苦。毛主席到了一个地方,最先要做的事情...
转战陕北的神秘“四大队”1947年3月,党中央主动撤离延安,转战陕北。其间,毛泽东身边始终有两支队伍:由作战人员组成的“枪杆子”队伍和由新华社工作队组成的“笔杆子”队伍。他们在黄土高原上牵着敌人二十几万人马兜兜转转,最终取得了胜利。毛泽东后来评价:“中央留在陕北靠文武两条线指挥全国的革命斗争。武的...
但是黄巢却不是这么做的,他的打法和若干年后的开国神军一样,一直打的是游击战,据当时的史料记载,黄巢当年的来回转战涉及的省份大约有12个,而他“游击战”的跋涉距离,竟然在15000里左右,完全可以称的上是长征了。那么黄巢为什么要这么做呢?06 原因其实很简单,主要有两个;第一,当时的大唐朝廷虽然已经日落...
会议决定:树立独立坚持斗争的思想,以陕南为中心,广泛开展游击战争;将鄂陕、豫陕两特委合并成立陕南特委(后根据中央指示改称鄂豫陕特委),统一领导鄂豫陕边革命斗争,新的鄂豫陕特委以郑位三为书记,陈先瑞为常委;合编各游击武装,组建红七十四师作为坚守根据地的主力部队;确定作战方针是游击战,采取同敌人“...
在十几天的转战中,刘士奇和徐海东确实也意识到,随行的2万多群众确实是个负担,每次红军前进时,他们漫山遍野毫无组织地跟着部队行动,很容易暴露部队行踪。一遇上敌人攻击,这群人吓得到处乱窜,把红军的战斗队形都冲乱了。虽然刘士奇曾几次想把这群人组织起来,但由于他们来自苏区各地,互相都不认识,一遇到危险...
昆仑纵队紧急商量对策 但就在这个节骨眼上 一个叫“李德胜”的人却不慌不忙 还从容抽起了烟 这感觉是不是有点熟悉?没错,“李德胜”就是毛泽东 原来转战陕北期间 为了保密 中央前委的同志“组团改名”:毛泽东化名“李德胜”周恩来化名“胡必成”任弼时化名“史林”陆定一化名“郑位”中共中央五大书记中 居然有...
1947年3月18日,毛泽东惜别延安,转战在陕北的千山万壑。先后宿营在12个县37个村镇的农家窑院,在世界上最小的司令部里,成功地指挥着最大的人民解放战争。 6月7日夜幕快要降临的时候,敌人已经进到离王家湾只有10几里远的地方了,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陆定一还在窑洞里开会。后走出院子时,大家都劝他们赶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