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9年,画家石鲁创作完成革命历史画《转战陕北》,这幅悬挂于国家博物馆的经典中国画作品,不仅因宏大的绘画主题被视为新中国美术创作的经典之作,更因其独特的绘画表现形式和博大真挚的艺术情感,深深地打动观者的心灵。石鲁青年时期就在延安宝塔山下生活近10年,并参与了转战陕北的战斗生活。陕北高原的沟沟卯卯都...
党中央以惊人的毅力和高度的镇定,在陕北不断地与敌人周旋,达到了吸引敌人、调动敌人、消灭敌人的目的。 《转战陕北》 石鲁 1959年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微信公众号“国博君”) 指挥高超,大量歼敌。面对来势汹汹的国民党军队,留在陕北的党中央和中央军委,沉着应对,充分调...
从此,毛主席带领中央机关不断在陕北转移,总行程达1000多公里,途经12个县,这次行动也被称为“转战陕北”。转战陕北期间,毛主席和中共中央历经艰难险阻、生死考验,将胡宗南部队死死拖在了这里。陕北地形复杂,使得双方在执行各自的任务中险象环生。有时候,毛主席和中共中央与国民党军队擦肩而过,有时又被国民党...
1948年4月22日,解放军胜利收复延安,被敌人占领了1年1个月零3天的延安城终于回到了人民的手中。从撤出延安到收复延安,中共中央首脑机关始终战斗在陕北战场,以2.6万兵力牵制25万敌人。在那个小小的指挥部里,他们指挥着惊心动魄的全国解放战争。石鲁塑造了整幅纪念碑式的崇山峻岭,以此展现毛泽东转战陕北时的革命胸怀...
转战陕北途中,江青和主席正在休息。两人看起来很亲切。转战陕北途中,江青和主席正在休息。照片上,主席抽着烟,陷入了沉思。江青手里拿着一根木棍,正望向远方。笔者感言:1948年3月23日,主席、总理率部队东渡黄河,离开陕北,踏上了前往河北平山西柏坡的道路。从此,主席和家人才算是安定下来,不再过着提心吊胆...
「转战陕北」决胜千里,窑洞运筹定天下 【历史瞬间】以退为进 撤离延安 1947年3月18日,面对国民党大举进攻延安的形势,中共中央做出一个重大决定:撤离驻留整整十年的延安。临行前,毛泽东向同志们解释说,“我们要以一个延安换取全中国”。秉持以退为进的战略,中共中央开启了转战陕北的历程,直到次年3月23日...
转战陕北期间,情报的来源渠道十分广泛,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三种:一是来源于国民党内部的潜伏人员。二是来源于驻扎晋西北的后委。三是来源于陕北地方各级党组织、侦查人员及人民群众。 首先被誉为“龙潭三杰”后三杰之首的熊向晖。在情报战方面做出了特殊贡献。毛泽东称其“一个人...
一个叫“李德胜”的人却不慌不忙 还从容抽起了烟 这感觉是不是有点熟悉?没错,“李德胜”就是毛泽东 原来转战陕北期间 为了保密 中央前委的同志“组团改名”:毛泽东化名“李德胜”周恩来化名“胡必成”任弼时化名“史林”陆定一化名“郑位”中共中央五大书记中 居然有三个在王家湾 然而此时敌我力量悬殊 正面硬...
转战陕北的神秘“四大队”1947年3月,党中央主动撤离延安,转战陕北。其间,毛泽东身边始终有两支队伍:由作战人员组成的“枪杆子”队伍和由新华社工作队组成的“笔杆子”队伍。他们在黄土高原上牵着敌人二十几万人马兜兜转转,最终取得了胜利。毛泽东后来评价:“中央留在陕北靠文武两条线指挥全国的革命斗争。武的...
转战陕北是我西北野战军在毛泽东亲自指挥下书写的中国革命史、世界战争史上最为精彩的一笔!为全景式地展现这一战争奇观及其历史细节,作者把当年转战陕北的路线重走了一遍,在获取并激活红色记忆的基础上,以毛主席率中央机关走过的12个县38个村庄为依托,以每个县为单元,图文并茂地还原了转战陕北期间毛主席、党中央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