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虚相搏,胃气虚逆,故令气噎(中焦气上,脾气不升,胃气不降,故而胃气返逆),言胃气之虚竭也。凡气噎多为本虚而误攻其热,遂成坏证,故曰此为医咎。以医不知噎当则胃之虚,反取其气逆为胃之实,遂尔误进攻伐,以致守空迫血(气为血之守,误攻其实,则气陷失其统血之职而空守),遂成哕及吐衄之变(气失...
趺阳脉浮,浮则为虚,浮虚相搏,故令气噎,言胃气虚竭;脉滑则呕哕,此为医咎,守空迫血,责取实;脉浮,鼻中燥者,必衄血也。释读:趺阳脉:即足背部高骨处的动脉,属里阳中的阳明之脉。此脉浮者,是里阳(阳明)热症,阳热亢盛,势必动湿,也就是《内经》所说的“阳加于阴,谓之汗”,这个是...
浮则为虚,浮虚相抟,故令气訇,言胃气虚竭也。脉滑则为哕,此为医咎,责虚取实,守空迫血。脉浮,鼻中燥者,必衄血也。【注】误攻饮冷,皆可致訇,固矣。今趺阳胃脉浮而不大,无力而虚,则是胃虚与邪相抟,即不误下饮冷,亦令訇也。若跌阳胃脉滑则为哕者,乃热气拥郁之訇,非胃气虚竭之訇,医何可取实...
趺阳脉浮,浮则为虚,浮虚相搏,故令气,言胃气虚竭也。脉滑则为哕①,此为医咎,责虚取实②,守空③迫血,脉浮,鼻中燥者,必衄也。 【注释】 ①哕(yuě):有声无物曰哕,即俗称呃逆。 ②责虚取实:把虚症当做实症治疗。 ③守空:荣在内为守,“守空”即内守的荣血空虚之意。 【译文】 趺阳脉浮,浮为...
趺阳脉浮,浮则为虚,浮虚相搏,故令气,言胃气虚竭也。脉滑则为哕①,此为医咎,责虚取实②,守空③迫血,脉浮,鼻中燥者,必衄也。 【注释】 ①哕(yuě):有声无物曰哕,即俗称呃逆。 ②责虚取实:把虚症当做实症治疗。 ③守空:荣在内为守,“守空”即内守的荣血空虚之意。
趺阳脉浮,浮则为虚,浮虚相抟,故令气䭇,言胃气虚竭也。脉滑则为哕,此为医咎,责虚取实,守空迫血。脉浮,鼻中燥者,必衄也。 趺阳脉又称冲阳脉。切脉部位之一。位在足背胫前动脉搏动处。属足阳明胃经的经脉。首先要明白,胃从藏腑讲属腑属阳,胃主通降,受纳腐熟水谷,喜润而恶燥。按常道,胃气阴阳平...
趺阳脉微而紧,紧则为寒,微则为虚,微紧相搏,则为短气。趺阳脉大而紧者,当即下利,为难治。趺阳脉浮,浮则为虚,浮虚相搏,故令气饐,言胃气虚竭也;此为医咎,责虚取实,守空迫血;脉滑则为哕,脉浮鼻中燥者,必衄也。趺阳脉迟而缓,胃气如经也。趺阳脉浮而数,浮则伤胃,数则动脾,此非本病,医特...
脉浮而迟,表热里寒,下利清谷者,四逆汤主之。 若胃中虚冷,不能食者,饮水则哕。 脉浮发热,口干鼻燥,能食者则衄。 阳明病下之,其外有热,手足温,不结胸,心中懊憹,饥不能食,但头汗出者,栀子豉汤主之。 阳明病,发潮热,大便溏,小便自可,胸胁满不去者,小柴胡汤主之。
辨脉法第一 030 诸脉浮数 当发热 282022-01 2 辨脉法第一 029 趺阳脉浮 浮则为虚 202022-01 3 辨脉法第一 028 寸口脉浮大 而医反下之 182022-01 4 辨脉法第一 027 脉浮而洪 身汗如油 212022-01 5 辨脉法第一 026 脉浮而大 心下反鞕 312022-01 6 辨脉法第一 025 病人脉微而涩者 2520...
趺阳脉浮而涩,浮则胃气强,涩则小便数,浮涩相搏,大便则难,其脾为约,麻子仁丸主之。 这些都是伤阴。 阴分不足了,阳气就有余,大便就困难了。 治太阳怕伤阳,治阳明怕伤阴、伤津液,就这么个意思。 脉阳微而汗出少者,为自和也。 阳是浮数,脉浮而微,是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