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秉忠 赵秉忠,字景光,号秋墅,兴化人,乾隆乙丑进士,改庶吉士,未散馆而卒。赵秉忠,撰《敝帚集》二卷、附《芦中集》一卷(国子监助教张羲年家藏本),是集皆古今体诗,末附《芦中集》,乃哭其子春祈而作也。
第一甲第一名状元卷有多强大?2460字无一误笔真不是传说,这位“古代学霸”是谁?潍坊是一座历史名城,从宋朝到清朝共出了10位状元,青州有6名,而赵秉忠就是其中的一位。作为青州博物馆的“镇馆之宝”,明万历二十六年赵秉忠殿试卷属于国家一级文物,它填补了我国宫廷档案空白,是研究我国科举制度和明史的重要文...
日 赵秉忠 赵秉忠(1573—1626),字季卿,号𡸷阳,青州府益都县(今山东潍坊青州市)人。 1598年,时年25岁的赵秉忠殿试考中状元,被授予翰林院修撰。由于品学突出,赵秉忠声名大增,升迁为翰林院侍读学士,担负为皇帝讲解经学的任务。后来,赵秉忠迁任礼部侍郎,掌管詹事...
赵秉忠出生在这样的家庭,自然在教育上不会落后于起跑线,再加上他认真好学,他一路过关斩将之下,最后是以状元之名入的仕。以他的家世和自己的成绩,他本来应该在大明混的顺风顺水,但是因为他为人比较耿直,后来又遇到魏忠贤专权,所以他虽然最后超越他父亲当上了礼部尚书,但实际上却不算怎么得志。后来魏忠贤和东林...
赵秉忠状元卷是明万历二十六年(公元1598年)状元赵秉忠的殿试卷,国家一级文物,1983年由赵秉忠后人捐献给青州市博物馆,现藏于 青州博物馆 。这份殿试卷保存完好,由三层宣纸装裱,封面、封底为全绫装裱。试卷共十九折册页,分前后两大部分,前一部分是作者及其上三代的简历,为仿宋体书写,共四折。首折上方钤有...
赵秉忠的试卷就凭借字迹工整、卷面整洁、论述有条理,让万历皇帝称赞有加,他也就成为了状元。与书法家不相上下的字 从赵秉忠流传至今的殿试试卷可以看到,他的字迹与书法家不相上下,而他试卷的内容是第二个吸引人的地方。赵秉忠这篇殿试的文章主要可以分为三层:先是通过对汉武帝、汉宣帝,还有明太祖朱元璋的事迹...
赵秉忠在“高考”中将小楷写到了极致,全文2460字,无一涂改 题记:古人的“高考”,实际上,也是非常严苛的,并且,对书法的要求是非常高的,书法也是古人“高考”的入场券,很多状元,都能够写得一手精妙绝伦的小楷,而明朝的赵秉忠就是最有代表性的一位,他在“高考中”,就将小楷写到了极致,全文2460个字,无...
赵秉忠,男,编审。毕业于东北师范学院历史系。现任辽宁教育出版社顾问。主要业绩 与人合作撰写学术专著有:《清史简编》(辽宁人民出版社1980年3月版)、《清史新论》(辽宁教育出版社1992年7月版)。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近年刊发有较大影响者:《论清帝东巡》(《社会科学辑刊》1994年5期),获“八五”科学技术成果...
赵秉忠的2000字“状元卷”同样是有才华的人,我们再来反观这位明朝时期状元的字体,他的书法和洪秀全的书法简直就是天差地别。赵秉忠,字季卿,出生于山东青州府益都县,担任礼部尚书一职。官宦人家出身的他,从小就特别努力,家风严谨,万历二十六年,以殿试一甲,笔试状元的身份入朝为官。虽说赵秉忠最后因受小人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