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赵秉忠 赵秉忠(1573—1626),字季卿,号𡸷阳,青州府益都县(今山东潍坊青州市)人。 1598年,时年25岁的赵秉忠殿试考中状元,被授予翰林院修撰。由于品学突出,赵秉忠声名大增,升迁为翰林院侍读学士,担负为皇帝讲解经学的任务。后来,赵秉忠迁任礼部侍郎,掌管詹事...
这次会试后,赵秉忠回京任左春坊中允。30多岁的赵秉忠可谓是风华正茂、仕途顺利,不料却遭到御史李养志、兵使黄君炜的诬陷而被罢官回家。万历三十八年(公元1610年),赵秉忠被诬案平反,回京复官。赵秉忠第二次被罢官是在明熹宗初年,此时的赵秉忠已出仕近30年,时任吏部侍郎,他对大奸臣魏忠贤专权愤懑不已,多次与之...
书法也是古人“高考”的入场券,很多状元,都能够写得一手精妙绝伦的小楷,而明朝的赵秉忠就是最有代表性的一位,他在“高考中”,就将小楷写到了极致,全文2460个字,无一处涂改,无一处错别字,堪称完美之作,是世界上仅存的唯一“神仙试卷”。
赵秉忠30多岁时,正值风华正茂、仕途坦荡之际,却不幸遭受御史李养志与兵使黄君炜的诬陷,被迫辞官回乡。然而,万历三十八年(公元1610年),赵秉忠终于沉冤得雪,重返官场。明熹宗初年,赵秉忠已近30年仕途生涯,时任吏部侍郎。他对魏忠贤的专权行为深感愤慨,多次与之抗争。魏忠贤勾结皇帝乳母客氏,权势滔天,更进一步...
赵秉忠的状元卷距今已有416年了。答卷人从总结历史和当时的社会现实出发,不怕冒犯皇上的威严,大胆地提出了治国安邦的建议和措施,这在中国的封建社会中是非常难能可贵的。而且,赵秉忠提出的这些建议大部分都是正确的,其中有不少至今也仍然有借鉴意义。那么,赵秉忠是在什么思想理论基础上写出了这样一份答卷呢?有...
这张状元考卷为状元赵秉忠的考卷,也是目前留存于世的唯一一张状元考卷,极为珍贵。状元赵秉忠,明朝人,出生于1573年,于1626年逝世,最高官至礼部尚书。赵秉忠(1573-1626)字季卿,1573年出生于青州府益都县(今山东省青州市),出身官宦之家,父亲赵僖官至礼部右侍郎。赵秉忠在1598年参加科举殿试,获得一甲第一名...
潍坊是一座历史名城,从宋朝到清朝共出了10位状元,青州有6名,而赵秉忠就是其中的一位。作为青州博物馆的“镇馆之宝”,明万历二十六年赵秉忠殿试卷属于国家一级文物,它填补了我国宫廷档案空白,是研究我国科举制度和明史的重要文献。“状元卷”共包含23折册页,分前后两大部分。前一部分是作者及其上三代的简历,...
赵秉忠的2000字“状元卷”同样是有才华的人,我们再来反观这位明朝时期状元的字体,他的书法和洪秀全的书法简直就是天差地别。赵秉忠,字季卿,出生于山东青州府益都县,担任礼部尚书一职。官宦人家出身的他,从小就特别努力,家风严谨,万历二十六年,以殿试一甲,笔试状元的身份入朝为官。虽说赵秉忠最后因受小人陷害...
赵秉忠的试卷就凭借字迹工整、卷面整洁、论述有条理,让万历皇帝称赞有加,他也就成为了状元。与书法家不相上下的字 从赵秉忠流传至今的殿试试卷可以看到,他的字迹与书法家不相上下,而他试卷的内容是第二个吸引人的地方。赵秉忠这篇殿试的文章主要可以分为三层:先是通过对汉武帝、汉宣帝,还有明太祖朱元璋的事迹...
赵秉忠出生在这样的家庭,自然在教育上不会落后于起跑线,再加上他认真好学,他一路过关斩将之下,最后是以状元之名入的仕。以他的家世和自己的成绩,他本来应该在大明混的顺风顺水,但是因为他为人比较耿直,后来又遇到魏忠贤专权,所以他虽然最后超越他父亲当上了礼部尚书,但实际上却不算怎么得志。后来魏忠贤和东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