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书中收录的陈振濂所写序言,以及杜志强《将毕必巨:关于赵古泥印谱的后期辑集述略——写在梁章凯〈虞山印宗——尚古书屋辑藏赵古泥印存〉出版之际》、张炜羽《四顾何人似赵髯——赵古泥篆刻艺术综述》、朱琪《两朝帝师一布衣——翁同龢与赵古泥交往事略》,从...
又闻赵古泥善治铜、玉、水晶、玛瑙之异质印材。铜、玉、水晶、玛瑙皆较印石坚硬数倍,是知赵古泥用刀之“重、拙、强”乃为一生本色也。 赵古泥“虞山丁秉鱼读过”印 创立“虞山印派” 自赵古泥创立篆刻艺术新风以后,咸效众多,有的直接从他为师,有的成为私淑弟子,人...
赵古泥(1874-1933)这个名字大家或许不那么熟悉,他是堪称近代“虞山印风”的一代宗师。赵古泥治印大气磅礴,巧拙互用,拜吴昌硕又不为缶翁艺术所囿,在继承吴氏篆刻艺术衣钵的基础上,巧妙结合封泥和古玺趣味,发展出一种兼具古朴苍浑与精巧曼妙的艺术风格,极具个人面貌。跟从他的学者包括邓散木、庞士龙、周梅谷...
赵古泥(1874-1933),原名石,字石农,号古泥,又号泥道人,江苏常熟人。他一生治印逾万,著有《拜缶庐印存》四十卷以及《泥道人诗草》一卷。作为近代著名书法篆刻家,“虞山印派”的开派大师,赵古泥享誉一时。赵古泥家境贫寒,少时即在药肆当学徒,时余自习字与刻印,天性颖悟,初有小成。后奉同乡缶庐弟子李锺(字...
赵古泥的篆刻取法有别于同时期的大多数印人,以吴昌硕、汉印和秦汉封泥为主,并且主张非古不学,有着崇古、尚古、学古的艺术思想。赵古泥作品:逃禅 纯粹的取法方式,也造就了其方折整饬,以雄厚为取向的艺术风格。他平生治印逾万,著有《拜缶庐印存》《泥道人印存》《泥道人诗草》《赵古泥印存》等传世。其...
赵古泥,这位自幼在药铺中磨砺意志的篆刻艺术家,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创新精神,在近代篆刻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从寒山寺的逃禅少年到吴昌硕门下的高足,赵古泥不仅继承了传统篆刻的精髓,更在章法、刀法上寻求突破,自成一派,成为‘虞山印派’的中兴砥柱。本文将深入探讨赵古泥的篆刻艺术,并扩展其艺术成就...
赵石(1875~1933年)字石农,号古泥,别署泥道人,江苏常熟人。幼年家贫,庸于药肆。酷好书刻,同里李钟(字虞章,为吴昌硕弟子)见其可造,常加以指导。后于沈公周(石友)家识吴昌硕,得受亲炙,并纵观沈氏所藏金石书画,艺遂大进。先生膂力过人,善功坚,所刻印,古拙朴茂,寓奇于正,能自出新意,朱文印常以古封泥为法...
第一次“笑”是“唐驼见印上‘驼’字有误,命人将印退回”后,“赵古泥毫不客气地当众将印章磨掉,并淡淡一笑说:‘想不到唐某人不想做人,反要做畜生’”,由赵古泥的语言可知“淡淡一笑”是对唐驼的蔑视和不在意。第二次“笑”是“李遒与赵古泥谈刻印之法”时,“笑笑”“又笑”表现了赵古泥与人交往时的...
🎨 赵古泥(1874-1933),原名石,字石农,号古泥、慧僧、泥道人等,江苏常熟西塘(今属张家港)人。他最初跟随父亲在金村卖药,后来进入城主沈汝瑾家。📚 赵古泥热爱金石学,师从同邑李虞章,后又随安吉吴昌硕学习,篆刻技艺日益精湛。他自编《拜缶室印存》,曾言“余刻朱文得力于《郑庵所藏封泥》,白文则获益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