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闻赵古泥善治铜、玉、水晶、玛瑙之异质印材。铜、玉、水晶、玛瑙皆较印石坚硬数倍,是知赵古泥用刀之“重、拙、强”乃为一生本色也。 赵古泥“虞山丁秉鱼读过”印 创立“虞山印派” 自赵古泥创立篆刻艺术新风以后,咸效众多,有的直接从他为师,有的成为私淑弟子,人...
如书中收录的陈振濂所写序言,以及杜志强《将毕必巨:关于赵古泥印谱的后期辑集述略——写在梁章凯〈虞山印宗——尚古书屋辑藏赵古泥印存〉出版之际》、张炜羽《四顾何人似赵髯——赵古泥篆刻艺术综述》、朱琪《两朝帝师一布衣——翁同龢与赵古泥交往事略》,从...
赵古泥(1874-1933)这个名字大家或许不那么熟悉,他是堪称近代“虞山印风”的一代宗师。赵古泥治印大气磅礴,巧拙互用,拜吴昌硕又不为缶翁艺术所囿,在继承吴氏篆刻艺术衣钵的基础上,巧妙结合封泥和古玺趣味,发展出一种兼具古朴苍浑与精巧曼妙的艺术风格,极具个人面貌。跟从他的学者包括邓散木、庞士龙、周梅谷...
根据《古典篆刻的人文意蕴》的描述, 赵古泥在艺术上的努力和成就,得益于其坚定的志向、毅力以及独特的艺术观念。他不仅从师承中汲取营养,更敢于挑战权威,自创风格,最终成为‘虞山印派’的中兴砥柱。他对吴昌硕的追随及后来的独立思考,展示了艺术家在成长过程中的探索与突破。赵古泥师从吴昌硕后,其潜心研究古代封...
赵石(1875~1933年)字石农,号古泥,别署泥道人,江苏常熟人。幼年家贫,庸于药肆。酷好书刻,同里李钟(字虞章,为吴昌硕弟子)见其可造,常加以指导。后于沈公周(石友)家识吴昌硕,得受亲炙,并纵观沈氏所藏金石书画,艺遂大进。先生膂力过人,善功坚,所刻印,古拙朴茂,寓奇于正,能自出新意,朱文印常以古封泥为法...
赵古泥先生印集 赵古泥刻 图录号: 842 估价RMB: 5,000-10,000 成交价RMB: 20,700(含佣金) 842民国三年(1914)年虞山沈氏编拓2册纸本提要:是谱由虞山大收藏家沈煦孙所集,内共收录赵古泥所刻印四十三方,其中大部份是为沈氏所凿。每页一印面或所附边款,钤拓极为精良,前有沈氏序文。书保存十分完好,触手...
赵古泥(1873—1933),名石,字石农,号古泥,又号泥道人,江苏常熟人。锐意书法,以摹帖篆镌琢砚自给。书法篆刻师承吴昌硕,潜心篆刻,又出以新意,自成面目。刻印辑有《拜缶庐印存》。 释文:虞山周左季收藏印 作者:赵古泥 材质:石 尺寸:13×23 x93(mm) ...
赵古泥邵孤城赵古泥自幼学印,得虞城名家李翰章点拔启蒙,李引荐其入一代宗师吴昌硕门下,追随多年。 在吴昌硕的悉心教导下,赵古泥不仅治印技艺大进,而且触类旁通,对书法也有了很深的造诣。当时虞山印派已经绵延百载,与吴门和徽派三足鼎立,以讲究刀法和篆法闻名,汇聚着一大批当世的治印高手。 赵古泥回虞城后,...
赵古泥的篆刻取法有别于同时期的大多数印人,以吴昌硕、汉印和秦汉封泥为主,并且主张非古不学,有着崇古、尚古、学古的艺术思想。赵古泥作品:逃禅 纯粹的取法方式,也造就了其方折整饬,以雄厚为取向的艺术风格。他平生治印逾万,著有《拜缶庐印存》《泥道人印存》《泥道人诗草》《赵古泥印存》等传世。其...
赵古泥(1874-1933),原名石,字石农,号古泥,又号泥道人,江苏常熟人。他一生治印逾万,著有《拜缶庐印存》四十卷以及《泥道人诗草》一卷。作为近代著名书法篆刻家,“虞山印派”的开派大师,赵古泥享誉一时。赵古泥家境贫寒,少时即在药肆当学徒,时余自习字与刻印,天性颖悟,初有小成。后奉同乡缶庐弟子李锺(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