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兹伯格1894年出生于莱比锡,1932年来华前曾是德国国防军军医。1938年,纳粹德国急召在华顾问回国,赫兹伯格由于妻子是犹太人,拒绝回国,而是前往中国政府陪都重庆效命。抗战期间,疟疾在中国大后方流行,中国药品十分紧缺,连治疗疟疾的奎宁都很罕见,疟疾的感染和死亡率一直居高不下。有医学博士头衔的德国军医赫兹伯格...
答案:双因素理论是美国心理学家赫兹伯格于 1959 年提出来的,全名叫“激励、 保健因素理论”。 通过在匹兹堡地区 11 个工商业机构对 200 多位工程师、会计师调查征询, 赫兹伯格发现, 受访人员举出的不满的项目, 大都同他们的工作环境有关, 而感 到满意的因素,则一般都与工作本身有关。据此,他提出了双因素理...
答:赫兹伯格的双因素理论包含以下内容: 第一类因素是激励因素,包括工作本身、认可、成就和责任,这些因素涉及对工作的积极感情,又和工作本身的内容有关。这些积极感情和个人过去的成就,被人认可以及担负过的责任有关,它们的基础在于工作环境中持久的而不是短暂的成就。 那些能带来积极态度、满意和激励作用的因素就叫做...
弗雷德里克·赫兹伯格(Frederick Herzberg)是美国心理学家、管理学教授。他于 1959 年提出双因素理论。赫兹伯格通过对数百名工程师和会计师进行研究,将对员工产生影响的因素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保健因素,另一类是激励因素。 - 保健因素主要对员工的不满产生影响,如公司的政策、受到的监督、人际关系、工作环境等。它的存...
双因素理论(Two Factor Theory)又叫激励保健理论(Motivator-Hygiene Theory),是美国的行为科学家弗雷德里克·赫茨伯格(Fredrick Herzberg)提出来的,也叫“双因素激励理论”。 赫茨伯格将影响工作积极性的因素分为两类:1)、激励因素。如成就、认可、工作自身、责任感和发展等,它们一般都与工作内容有关,即都存在于工作...
双因子理论,是由心理学家弗雷德里克·赫兹伯格(Frederick Herzberg)于1959年提出。他认为:个人与工作的...
赫兹伯格的双因素理论也叫“保健激励理论”,该理论的研究重点是组织中个人与工作的关系问题。赫兹伯格试图证明,个人对工作的态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任务的成功与失败。 赫兹伯格提出,影响人们行为的因素主要有两类: (1)保健因素。保健因素是那些与人们的不满情绪有关的因素,保健因素处理不好,会引发对工作不满情绪的...
什么是赫兹伯格的双因素理论 相关知识点: 试题来源: 解析 全名叫“激励、保健因素理论”.传统理论认为,满意的对立面是不满意,而据双因素理论,满意的对立面是没有满意,不满意的对立面是没有不满意.因此,影响职工工作积极性的因素可分为两类:保健因素和激励因素,这两种因素是彼此独立的并且以不同的方式影响人们的...
赫兹伯格的双因素理论是1959年由美国心理学家提出的一种关于工作激励的理论。其核心观点如下:分类:影响员工工作积极性的因素被分为保健因素和激励因素两大类。保健因素:这类因素,如企业政策、行政管理等,主要用于消除员工的不满,但不能直接引发员工的满意和积极性,因此被称作“维持因素”。保健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