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赋【作者】苏轼 【朝代】宋 拼音 译文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于是...
意思是壬戌年秋天,七月十六日,我与友人在赤壁下泛舟游玩。壬戌:元丰五年,岁次壬戌。古代以干支纪年,该年为壬戌年。既望:农历每月十六。农历每月十五日为“望日”,十六日为“既望”。 1赤壁赋原文 苏轼〔宋代〕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
苏轼《赤壁赋》解读 赤壁赋 〔宋〕苏轼 ①壬[rén]戌之秋,七月既望(农历十六;望,农历十五),苏子与客泛舟(乘船)游于赤壁之下(句式:状语后置)。清风徐(漫漫地)来,水波不兴(兴起)。举酒属[zhǔ](通“嘱”,劝人饮酒)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yǎo tiǎo]之章。少焉(一会儿)...
前赤壁赋 原文 壬(rén)戌 (xū)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 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zhǔ)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shǎo) 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 徊于斗(dǒu )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píng)虚御风, 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
《赤壁赋》 宋·苏轼壬戌年秋天,七月已经过去,我在赤壁下与朋友泛舟游玩。清风轻轻拂来,水面波澜不惊。我们举起酒杯,相互敬酒,吟咏明月的诗句,唱着窈窕的篇章。不一会儿,月亮从东山升起,在斗牛之间徘徊。白露横江,水光接天。我们放纵一叶小舟,在万顷江面上随意飘荡。浩浩荡荡如同乘风飞行,不知道将飘向何方;飘飘...
《赤壁赋》原文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zhǔ)客,诵明月之诗,歌窈(yǎo)窕(tiǎo)之章。少(shǎo)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dǒu)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píng)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
赤壁赋 壬戌1之秋,七月既望2,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3来,水波不兴4。举酒属5客,诵明月之诗6,歌窈窕之章7。少焉8,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9之间。白露10横江11,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12。浩浩乎如冯虚御风13,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14独立,羽化15而登仙16。
赤壁赋,全文带拼音 赤壁赋1 赤壁赋2 赤壁赋3 赤壁赋4 赤壁赋5
北宋-苏轼《赤壁赋》原文、译文及注释 原文:赤壁赋 北宋-苏轼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