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立场主题 《资治通鉴》全书共294卷,约300多万字,书中记载的历史由公元前403年,也就是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写起,一直到959年,五代的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征淮南为止。是司马光以为君亲政,贤明之道为出发点所编写成的一本巨著,所谓“删削冗长,举撮机要,专取国家盛衰,系生民休戚,善可为法,恶可为戒者,为编年一...
《资治通鉴》,简称“通鉴”,是北宋司马光主编的一部多卷本编年体史书,共294卷,历时19年告成。它以时间为纲,事件为目,从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写起,到五代的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959年)征淮南停笔,涵盖16朝1362年的历史。它是中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在中国官修史书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
词语解释资治通鉴 资治通鉴的拼音zī zhì tōng jiàn 资治通鉴的注音ㄗ ㄓˋㄊㄨㄥ ㄐ一ㄢˋ 资治通鉴的资什么意思:资字含义为财物,钱财:资源 ,物资 ,资财 ,资金 ,资费 ,资料 ,工资 ,川资(路费)的意思。资的意思 资的成语:包括资深望重、天资卓越、天资雄厚、负薪之资等带资字的成语。
最新章节: 资治通鉴卷第二百九十四 后周纪五 历史 史家名著 《通鉴》是司马光在其助手刘攽、范祖禹、刘恕等人的通力协作下,根据大量史料编纂而成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下迄后周世宗显德六年(959)共1362年的历史。书中描绘了战国至五代期间的历史发展脉络,探讨了秦、汉、晋、...
《资治通鉴》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成就最高的编年体通史,由北宋政治家、史学家司马光等历时19年编辑而成,成书后即被宋神宗奉为“第一必读治国教材”,随后成为历代人臣竞相抄录以经世致用的权威读本。内容提要 全书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下至五代后周显德六年(959),共跨越1362年的历史。其篇章...
《资治通鉴(宋纪)》是司马光创作的中国史类书籍,有考异、目录各三十卷,约300多万字。内容简介 《资治通鉴》所记历史断限,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年),下迄后周显德六年(959年),前后共1362年。《资治通鉴》的内容以政治、军事和民族关系为主,兼及经济、文化和历史人物评价,目的是通过对事关国家盛衰...
资治通鉴 《资治通鉴》(常简作《通鉴》),是由北宋史学家司马光主编的一部多卷本编年体史书,共294卷,历时十九年完成。主要以时间为纲,事件为目。目录 1内容简介 2作品目录 3创作背景 4作品鉴赏 5作品影响 6作品评价 7作品版本 8编者简介 内容简介 编辑本段 资治通鉴 资治通鉴 《资治通鉴》所...
《资治通鉴》是北宋司马光编撰的一部著名的编年体通史,与司马迁的《史记》合称“史学双璧”。全书共294卷,约300万字,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的历史,涉及到了“二十四史”中前十九史的内容。《资治通鉴》自成书之日起便成为了史学中的明星著作,古往今来,无数的学者、政治家都对《资治通鉴》评价甚高。
1.兼听则明,偏信则暗。——《资治通鉴·唐纪》同时听取各方面的意见,才能正确认识事物;只相信单方面的话,必然会犯片面性的错误。2.没齿而无怨言,圣人以为难。——《资治通鉴·魏纪》一辈子连句怨恨的话都不说,这恐怕连圣人也难以做到。3.不怕念起,惟恐觉迟。——《续资治通鉴·宋纪》不要怕自身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