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子,是指古代派往敌方或他国去的人质,多为王子或世子等出身贵族的人。秦庄襄王、秦昭襄王、燕太子丹都曾经做过质子。释义 (2) [hostage]∶古时派往别国做人质的人,多为王子或诸侯之子 记载 《谷梁传·隐公八年》:“盟诅不及三王,交质子不及二伯。”《史记·秦始皇本纪》:“秦始皇帝者,秦庄襄王子...
质子,最早源自《说文解字》,意为以物相赘。在中国古代,质子是一种抵押品,通常是特殊的人质。通过这种方式,一个国家或政权可以获取对方的信任,达到政治目的。早期质子:西伯侯姬昌和伯邑考父子 最早的质子可以追溯到西伯侯姬昌和伯邑考父子。姬昌被囚禁在羑里,伯邑考被留在纣王身边充当御者。这标志着质子的早期...
所以,在短暂的时间内,质子实际上由五个夸克组成,三个上夸克、一个下夸克和一个反上夸克。我们将始终保留在质子中的三个夸克,即我们所熟悉的两个上夸克和一个下夸克称为价夸克。由于海森堡不确定性而出现的夸克-反夸克对被称为海夸克。上夸克和反上夸克只是其中一个简单的例子,质子中还会反复出现其他味道的...
实际上分子和原子都属于微观世界的物质状态,而质子中子和电子又比它们小得多,有物理学家曾经打过这样一个比喻,如果说一个氢原子相当于地球那么大,那么这个氢原子中心位置的原子核直径不到200米,也就相当于一座100多米高的正方形的楼房的大小,组成物质世界的质子、中子和电子等基本粒子的体积有多么微小了。在...
中子(n)和质子(p)同为原子核的两个组成粒子(统称为核子),分别由不同的三个夸克构成。其区别是,质子带一个单位的正电荷,而中子不带电。在原子核内,通过β衰变(包括β-衰变、β+衰变和轨道电子俘获),质子和中子可互相转换:p→n+β++ν(中微子);n→p+β-+ν¯(反中微子)。中子由一个带2...
原子核(atomic nucleus),简称“核”,位于原子的核心部分,由质子和中子两种微粒构成。质子又是由两个上夸克和一个下夸克组成,中子是由两个下夸克和一个上夸克组成。原子核极小,它的直径在10m~10m之间,体积只占原子体积的几千亿分之一,在这极小的原子核里却集中了99.96%以上原子的质量。原子核的密度...
李玉峰介绍说,1980年,欧洲核子研究中心(CERN)缪子合作组的科学家开展的一项实验表明,质子可能含有粲夸克及反粲夸克,这一结果引发激烈争议,但最终并未尘埃落定。随后不少科学家试图确定质子中粲夸克的成分,但所得到的结果相互矛盾。2022年,荷兰阿姆斯特丹自由大学的胡安·罗霍团队结合了大量实验数据集和全新的机器...
在盖尔曼和茨威格的假设中,微观世界不仅简单,而且还十分有序,每个上夸克带有2/3个正电荷,而下夸克带有1/3个负电荷,所以质子的总电荷为+1。这个假设看起来十分简明,但却与事实并不相符。粒子具有一种内禀性质,就是自旋,简单来讲就是一种由内禀角动量所引起的内禀运动,而质子就拥有半个单位的自旋。按照...
反之,非相干衍射过程中的质子会被击碎,而这种过程也强烈依赖于质子内部结构的涨落行为,从而可以用来研究质子内部胶子分布的涨落性质。 从质子结构到宇宙开端 Heikki 与 Schenke 在前人的理论基础上发现,为了正确地解释衍射类散射过程的实验数据,质子内部结构的涨落至关重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