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贤愚因缘经》是出自《贤愚经》的故事,北魏凉州僧人慧觉等人翻译,系采取诸经因缘故事而成。有人误以为此经于元朝才出,事实上,所谓元朝魏,指的是北魏拓跋氏的汉姓为“元”。简介 《贤愚经》,全称《贤愚因缘经》,十三卷,由北魏僧人慧觉等人翻译。本经是收集种种有关贤者与愚者的譬喻因缘而撰成。据《出...
《贤愚经》,一名《贤愚因缘经》,是很特殊的一部佛典,其虽名为“经”,但实际上是一部“佛教故事集”,是叙述因缘故事的典籍。全书共分十三卷、六十九品(节),也就是说共讲了六十九个故事。实际上其包括的故事更多,因为往往一品中包含很多小故事。北魏太平真君六年(445)凉州(今甘肃武威)沙门慧觉(一作昙觉)等译...
贤愚经 {"code":"NoSuchKey","message":"The specified key does not exist.","requestId":"cbfc5978-bac0-4b8b-b9fa-e0991ecaa606"}
贤愚经卷第一 大正新修大藏经第04册No.0202贤愚经 贤愚经卷第二 元魏凉州沙门慧觉等在高昌郡译 (八)波斯匿王女金刚品第八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波斯匿王最大夫人。名曰摩利。时生一女。字波阇罗。晋言金刚。其女面类。极为丑恶。肌体粗涩。犹如驼皮。头发粗强犹如马尾。王观此女...
西魏贤愚经是西魏时期文物,于敦煌莫高窟藏经洞出土,现收藏于甘肃省博物馆。文物信息 长 736、高 24 厘米;天头 3、地脚 2 厘米。文物特征 卷轴装写本。黄麻纸。首缺尾全,无界栏。单纸长37.8厘米,书23行,共19又半纸,共447行,行17字。品题 “须阇提品第七、波斯匿王女金刚品第八、金财品第九、...
在汉文大藏经中,有一部十三卷的大经《贤愚经》,称是“元魏凉州沙门慧觉等在高昌郡译”,这种说法源自唐朝僧人智昇的《开元录》。据《开元录》卷六:“沙门释慧觉,一名昙觉,凉州人。…于于阗国得经梵本,以太武皇帝真君六年(445)乙酉,从于闻国还到高昌国,共沙门威德译《贤愚经》一部。”智昇的这一...
賢愚經 元魏涼州沙門慧覺等在高昌郡譯 卷第一 (一) 梵天請法六事品第一 如是我聞。 一時佛在摩竭國善勝道場。 初始得佛。 念諸眾生。 迷網邪倒。 難可教化。 若我住世。 於事無益。不如遷逝無餘涅槃。 爾時梵天。 知佛所念。 即從天下。 前詣佛所。 頭面禮足。 長跪合掌勸請。 世尊。 轉于...
《贤愚经》,一名《贤愚因缘经》,十三卷,是叙述因缘故事的典籍。北魏太平真君六年(445)凉州(今甘肃武威)沙门慧觉(一作昙觉)等译。汉译而外,还有藏文、蒙文译本。译者慧觉、威德等八人,曾西行求经至于阗(今新疆和田)大寺,遇见当地五年一次举行的般遮于瑟会。会中长老各讲经律,他们八人分别听了记录下来,译成汉文...
《贤愚经》,一名《贤愚因缘经》,十三卷,是叙述因缘故事的典籍。北魏太平真君六年(445)凉州(今甘肃武威)沙门慧觉(一作昙觉)等译。汉译而外,还有藏文、蒙文译本。译者慧觉、威德等八人,曾西行求经至于阗(今新疆和田)大寺,遇见当地五年一次举行的般遮于瑟会。会中长老各讲经律,他们八人分别听了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