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责子》译文: 昔日孔圣人,曾拜项橐为师。古往今来的圣贤,都崇尚勤奋学习。我年幼的儿子,聪明早慧。若他不勤奋学习,又有什么希望呢? 《责子》原文详述: 吾幼子聪慧早成,本应勤奋向学。然近日观其,懈怠懒散,懒于读书。吾心忧之,遂作此文以责之。 昔仲尼,师项橐。孔子,万世师表,古之圣人也。项橐,春秋时...
责子 陶渊明[魏晋] 白发被两鬓,肌肤不复实。 虽有五男儿,总不好纸笔。 阿舒已二八,懒惰故无匹。 阿宣行志学,而不爱文术。 雍端年十三,不识六与七。 通子垂九龄,但觅梨与栗。 天运苟如此,且进杯中物。 0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陶渊明 陶渊明,字元亮,又名潜,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东晋末至南朝宋初期...
在《责子》中,陶渊明表达了无奈和失望,而《命子》则展现了他的期望和希望。这种情感的高低起伏展示了陶渊明内心的巨大落差。尽管家世非凡,陶渊明家境却中落。然而,他在《命子》中将祖先的光荣写入诗中,为后人树立了正确的榜样,并传承了思想上的教育,甚至融入了其他人的优良品德。陶渊明自身存在矛盾,对儿子们也...
读书打卡:陶渊明的一首《责子》,道出了中年人的心酸 在这鸡娃成风的时代,我们不免欣赏一首陶渊明的《责子》诗,来体会一下做家长的心酸。责子 东晋 · 陶渊明 白发被两鬓,肌肤不复实。虽有五男儿,总不好纸笔。阿舒已二八,懒惰故无匹。阿宣行志学,而不爱文术。雍端年十三,不识六与七。通子垂九龄...
所以宋代文人黄庭坚认为陶渊明的这首《责子》是“观渊明此诗想见其人岂弟慈祥戏谑可观也。可见,黄庭坚对这首诗的见解要比杜甫领略的更加深刻和独到一些。从古至今,每个父母都是一样的,只是表达方式不太一样,有的父母对孩子的缺点是直接指出,而有的父母是婉转的批评,但陶渊明的这种指责,确是充满了戏谑和幽默,...
《陶母责子》是东晋刘义庆组织编写的文言文。陶公少时,作鱼梁吏。尝以一坩鲊饷母。母封鲊付吏,反书责侃曰:“汝为吏,以官物见饷,非 唯不益,乃增吾忧也。”(选自刘义庆《世说新语》)原文 陶公①少②时作③鱼梁吏④,尝⑤以一坩鲊⑥饷母。母曰:“此何来?”使者曰:“官府所有。”母封酢付...
陶渊明《责子》诗:大文豪再掷犀利笔墨!一诗道尽父母心酸!陶渊明的田园诗,被不少人视为心灵的寄托和精神的慰藉。恬淡的山水,宁静的生活,似乎打开了一个无忧无虑的世界。但你听说过他的《责子》诗吗?这首诗是陶渊明在44岁时所写的,从这首诗中,我们能清晰地感受到陶渊明的烦恼和忧虑,以及对子女的告诫。
责子,就是责备儿子。诗人以风趣幽默的口吻责备儿子们不求上进,与自己所希望的差距太大;勉励他们能好学奋进,成为良才。其中流露出诗人对爱子们的深厚、真挚的骨肉之情。白发被两鬓,肌肤不复实(1)。虽有五男儿,总不好纸笔(2)。阿舒已二八,懒惰固无匹(3)。阿宣行志学,而不爱文术(4)。雍端年十三,不识六与...
诗题为“责子”,诗中确实有对诸子责备的意思,作者另有《命子》诗及《与子俨等疏》,对诸子为学、为人是有着严格的要求的。陶渊明虽弃绝仕途,但并不意味着脱离社会、脱离文明、放弃对子女教育的责任,他还有种种常人之情,对子女成器与否的挂虑,就是常情之一。杜甫是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