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贝多芬百年祭贝多芬性格的独特在文中是通过与其他音乐家尤其莫扎特等人的对比突现出来的。这种对比使人物性格更加鲜明。另外其音乐特点与音乐成就也只有放在整个音乐史上并与其他音乐家比较才能看得更加准确。二:本文既有磅礴的气势又富有强烈的感染力以下列句子为例:一百年前一位虽还听得见雷声但已聋得听不见大型...
当柏辽兹听到一位法国作曲家因为贝多芬的音乐使他听了很不舒服而说“我爱听了能使我入睡的音乐”时,他非常生气。贝多芬的音乐是使你清醒的音乐;而当你想独自一个静一会儿的时候,你就怕听他的音乐。懂了这个,你就从十八世纪前进了一步,也从旧式的跳舞乐队前进了一步,不但能懂得贝多芬的音乐而且也能懂得贝多芬以后...
《贝多芬百年祭》课文解读【课文解读】 1827年3月26日,一声震彻寰宇的响雷,送一位音乐大师走到人生总谱的终止——他,就是伟大的贝多芬。 没有终止符的生命交响曲是从来没有过的。没有句号的雄伟的史诗是从来不存在的。永远的躯壳只是炼丹术士和昏庸君王的梦想,死去,并不意味着失去。他虽然离去了,却留下了一座...
《贝多芬百年祭》贝多芬百年祭 [爱尔兰]萧伯纳 一、萧伯纳 乔治·萧伯纳(1856—1950),爱尔兰著名的戏剧家、批评家、小说家。 一、萧伯纳 主要剧作有:《鳏夫的房产》、《巴巴拉少校》、《圣女贞德》、《真相毕露》 其中《圣女贞德》获得空 前的成功,被公认为他的最佳 历史剧,是“诗人...
萧伯纳《贝多芬百年祭》原文:一百年前,一位虽还听得见雷声但已听不见乐声的伟人为我们谱写了最雄伟的乐章。今天,我们在这庄严的大会堂里,竟能够用这位伟人所听不到的声音为他演奏。这的确是值得纪念的事。贝多芬不仅是一位天才的音乐家,更是一位伟大的艺术家。他通过音乐表达了他对人生的独特理解...
贝多芬百年祭一百年前,一位虽听得见雷声但已聋得听不见大型交响乐队演奏自己的乐曲的57岁的倔强的兽身老人最后一次举拳向着咆哮的天空,然后逝去了,还是和他生前一样地唐突神灵,蔑视天地。他是反抗性的化身。他有一架不听话的蒸汽轧路机的风度,他穿衣服之不讲究尤甚于田间的稻草人。事实上有一次他竞被当做流浪汉...
《贝多芬百年祭》是作者是萧伯纳[1856年―1950年],爱尔兰剧作家。背景:这篇文章是作者在1927年为了纪念贝多芬逝世一百周年而作的纪念文章。主要讲了音乐大师贝多芬的为人,其音乐创作的特色及对后世的影响等等。字词:唐突:冒犯;亵渎。奔腾澎湃:形容声势极大。滑稽诙谐:形容语言、动作等幽默诙谐,十分可笑。缠绵悱恻:情绪...
贝多芬百年祭的句式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文章中使用了大量的排比句和对偶句,使得文章语言节奏鲜明,音韵和谐。例如,“他不为已甚,不像斯特劳斯那样放纵自己,也不像瓦格纳那样慷慨悲歌”,就是一个对偶句,使得语言更加整齐有力。 其次,文章中还运用了大量的修辞手法,比如比喻、拟人、夸张等,使得语言更加生...
《贝多芬百年祭》贝多芬百年祭 [爱尔兰]萧伯纳 一、萧伯纳 乔治·萧伯纳(1856—1950),爱尔兰著名的戏剧家、批评家、小说家。 一、萧伯纳 主要剧作有:《鳏夫的房产》、《巴巴拉少校》、《圣女贞德》、《真相毕露》其中《圣女贞德》获得空前的成功,被公认为他的最佳 历史剧,是“诗人创作...
贝多芬百年祭(赏析指导) 本文是作者 1927 年为纪念贝多芬逝世一百周年而作的纪念文章。 文中介绍了音乐大师贝多芬的为人,其音乐创作的特色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突出了贝多芬及其作品的强烈的反抗精神, 是一篇优秀的人物评论和音乐评论。 全文可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主要评述的是作为音乐家的贝多芬及其音乐的总的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