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豆类蔬菜栽培面积扩大和设施蔬菜栽培技术普遍推广的影响,从20世纪80年代起,豇豆荚螟已经逐步由豆类蔬菜的次要害虫上位到了主要害虫,保护地和露地豆类蔬菜都会面临豇豆荚螟的危害。豇豆荚螟以幼虫蛀食寄主豆类蔬菜的花蕾、豆荚和叶片,常常会使花朵、花蕾和嫩荚脱落。一般来说,豇豆荚螟蛀食寄主豆类蔬菜蕾和花的比例会...
④豇豆荚螟幼虫有转株危害的习性,整个幼虫期可转移 2~3次。⑤豇豆荚螟幼虫老熟后,一般多在寄主附近的的浅土层中化蛹。豇豆荚螟的防控 农业防治:种前翻耕,减少虫源;在不影响植株生长的情况下,多浇水;及时清除田间落花、落荚,并摘除初害的卷叶、豆荚,防转移危害。物理防治:灯诱、性激素诱导剂 生物防治...
幼虫共5龄,初孵幼虫蛀食嫩荚和花蕾,造成蕾荚脱落,3龄后蛀入荚内食害豆粒。幼虫亦常吐丝缀叶为害,老熟幼虫在叶背主脉两侧作茧化蛹,亦可吐丝下落土表和落叶中结茧化蛹。豇豆荚螟最适发育温度为28℃,相对湿度为80%~85%。6~8月雨水多,发生重;开花结荚期与成虫产卵期吻合,为害重。形态特征 成虫:体...
(刘 敏)夏秋季是豇豆荚螟发生危害的重要时期,要做好科学防控。具体防治要点包括:一是选准时间。要根据豇豆荚螟危害特性,掌握在豇豆始花到盛花期用药防治,即“治花不治荚”,以防治花和蕾上初孵虫、低龄虫为主,若在荚果期防治,效果明显低于花期防治。二是要选准药种。选择已在豇豆上登记的农药品种,如...
豇豆荚螟,又称豆野螟、豇豆螟,是江苏省豇豆上的主要害虫。因其蛀食豇豆荚果、取食果粒,造成荚内及蛀孔外堆集虫粪,严重影响豇豆产量和品质。夏秋季是江苏省豇豆荚螟发生危害的主要时期,做好对该虫的科学防控,尤其是安全用药,是保障豇豆生产的重要措施。一、农业防治 一是及时清除田间落花、落蕾和落荚,...
别名豇豆螟、豇豆蛀野螟、豆荚野螟、豆野螟、豆荚螟、豆螟蛾、豆卷叶螟、大豆卷叶螟、大豆螟蛾。分布北起吉林、内蒙古,南至台湾、广东、广西、云南。山东受害重。 寄主 大豆(毛豆)、豇豆、菜豆、扁豆、四季豆、豌豆、蚕豆等。 为害特点 幼虫为害豆叶花及豆荚,常卷叶为害或蛀入荚内取食幼嫩的种粒,荚内及蛀孔外...
豇豆荚螟的生物学特性主要包括以下几点:发生代数与越冬:在华北地区,豇豆荚螟每年发生3~4代。在华中地区,每年发生4~5代。在华南地区,每年可达7代。该虫以蛹的形式在土壤中越冬。活跃期:豇豆荚螟的活跃期主要集中在每年6~10月。成虫特性:成虫表现出强烈的趋光性。卵通常散产在嫩荚、花蕾和叶...
豇豆荚螟的形态特征如下:成虫:体长约13mm,翅展24~26mm,颜色为暗黄褐色。前翅中央具有两个白色透明斑,后翅为白色半透明,内侧带有暗棕色波状纹。卵:形状为扁平椭圆形,大小为0.6×0.4mm,颜色为淡绿色。卵的表面布满六角形网状纹。幼虫:体长约18mm,颜色为黄绿色。头部及前胸背板呈现褐色。
初孵幼虫蛀入嫩荚或花蕾取食,造成蕾荚脱落;3龄后蛀入荚内食豆粒,每荚一头幼虫,多有2-3头,被害荚在雨后常被腐烂,幼虫常以吐丝滋叶为害,幼虫期8-10天,老幼虫在叶背主脉两侧作茧化蛹,亦可吐丝下落土表和落叶中结茧化蛹,蛹期4-10天.豇豆荚螟对温度的适应范围广,7-31度都能发育,但最适宜的温度是28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