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节是《谭子化书》讲清净之道的章节,谭子认为,一切外物的运动与变化,都可以在内在清净的状态下被觉察到。这也应了道家《清静经》中所言:“人能常清静,天地悉皆归”的旨趣。从修行角度讲,内在的状态是属于主观世界,外在的事物及事物的运动与变化是客观世界。主客观世界实际上是可以相互影响的。这也是内外...
《谭子化书》是五代时的谭峭所著,谭峭是道家修行的高人,曾被南唐主封为“紫霄真人”,他一生修行,道法极高,据说他修炼胎息、导引等道家高妙的养生功夫,同时,他还炼丹。可以不食人间烟火,入火不焚,入水不溺,并能隐身潜化。可见其功夫修行已达非常高妙的境地。谭峭一生著有《化书》六卷,全书基本上发挥...
撰写了《化书》六卷一百十二篇,批判统治者的剥削压迫,提出以道化等多元方式医治社会问题,体现了人民对太平生活的向往。他的作品《化书》被宋齐丘窃取并占为己有,直到陈抟揭露其行径,谭峭的原名才得以恢复,书名为《谭子化书》。
虚化神,神化气,气化形,形化精,精化顾盼,而顾盼化揖让,揖让化升降,升降化尊卑,尊卑化分别,分别化冠冕,冠冕化车辂,车辂化宫室,宫室化掖卫,掖卫化燕享,燕享化奢荡,奢荡化聚敛,聚敛化欺罔,欺罔化刑戮,刑戮化悖乱,悖乱化甲兵,甲兵化争夺,争夺化败亡。其来也势不可遏,其去也力不可拔。是以大人以道德...
原文:虚化神,神化气,气化形,形气相乘而成声。耳非听声也,而声自投之;谷非应响也,而响自满之。耳,小窍也;谷,大窍也。山泽,小谷也;天地,大谷也。一窍鸣,万窍皆鸣;一谷闻,万谷皆闻。声导气,气导神,神导虚;虚含神,神含气,气含声。声气形相导相含,虽秋蚊之翾翾、苍蝇之营营,无所不至也。
本节是《谭子化书》道化篇的铅丹章节。其主旨是言明人与宇宙自然,万事万物相连相通,本质上是一体无别的整体,只是世人限于妄想、分别、执着,在思维意识层面形成了隔阂,不能让生命获得真正的自由。谭子认为,人的虔诚可以给内在的心灵生发出最原始的力量,从而激发生命潜能,让生命获得超越正常人生理极限的能力。同...
《谭子化书》形影:理上悟入,契入道机,破虚实幻象而达真 本节是谭子以形影之喻,破虚实之限的理法妙要。这也是修行悟道,从实悟虚,从虚入实,破除思维意识里面虚和实界限的理论指导。对于我们常人来讲,虚和实,大家都有一个大概的理解。所谓虚,是摸不着边,看不到实质的存在。所谓实,一般即指能够...
谭子化书 譚子化書 譚峭 一、 道化 道之委也, 虛化神, 神化氣, 氣化形, 形生而萬物所以塞也。 道之用也, 形化氣, 氣化神, 神化虛, 虛明而萬物所以通也。 是以古聖人窮通塞之端, 得造化之源, 忘形以養氣, 忘氣以養神, 忘神以養虛。 虛實相通, 是謂大同。 故藏之為元精, 用之為萬靈, 含...
本节是《谭子化书》道化篇的铅丹章节。其主旨是言明人与宇宙自然,万事万物相连相通,本质上是一体无别的整体,只是世人限于妄想、分别、执着,在思维意识层面形成了隔阂,不能让生命获得真正的自由。 谭子认为,人的虔诚可以给内在的心灵生发出最原始的力量,从而激发生命潜能,让生命获得超越正常人生理极限的能力。
>> 谭子化书 <1·中华典籍· 譚子化書 〔唐末五代〕谭峭 撰《谭子化书》凡六卷 子夜星网站整理编校〔共6頁〕第一頁 下一頁 谭峭简介 谭峭为唐末五代道教学者,字景升,泉州(今属福建)人。生卒年不详。 幼读经史,属文清丽。父唐朝国子司业谭洙之子,训以进士业。而峭立志修道学仙,后辞父出游终南山、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