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不同:文忠是古代官方封给的大臣一种谥号。在清代的谥号中,文忠被认为是仅次于文正的谥号。文正认为是文人的最高评价。以前叫文贞,宋朝为避讳改成文正。文襄是古代官方封给大臣的一种谥号。在清代“文襄”多授予学士背景的同时又有军功大臣。 等级不同: 清朝沿用明朝的制度,也对去世的文臣武将赐予谥号,文臣一般...
以最后一个大一统王朝之清朝来说,在268年历史之中,得到“文正”谥号者只有汤斌、刘统勋、朱珪、曹振镛、杜受田、曾国藩、李鸿藻、孙家鼐八位汉臣。在这其中帝师占四位。接下来宋安之来说说这八人为什么可以被赐予谥之极美的“文正”谥号,他们有着什么功劳呢?汤斌身为清朝第一位“文正”,他的特殊之处在于...
道光十五年,曹振镛81岁高龄病逝,道光帝亲自前去吊丧,赐予谥号“文正”,并准许其入贤良祠。曹振镛的一生可以用“一马平川”来形容,几乎没有遇到什么挫折,平步青云,得到三朝皇帝的赏识与重用。嘉庆一朝曹振镛得嘉庆帝信任,入阁拜相,还曾在嘉庆帝出巡三个月的时间内,以宰相的身份留在京城代替皇帝处理朝政...
自古以来,谥号是对已故皇帝、王公贵族的一种荣誉表彰,它代表了对死者一生品行、政绩的最高评价。在众多的谥号中,有一种特殊的谥号——“文正”,它的尊贵程度远超其他谥号,千百年来,只有27人有幸获得。那么“文正”这个谥号究竟有何尊贵之处?为何只有27人获得?为何古人如此想要获文正谥号 首先先需要了解一...
最终,夏竦的谥号由“文正”改为了“文庄”。 经过司马光的宣扬,“文正”从此以后被认为是人臣极美的谥号,他是把“文正”抬到“谥之极美”第一人。有宋一朝,获赐“文正”谥号的有李昉、王旦、范仲淹、司马光、王曾、蔡卞、黄中庸、郑居中、陈康伯、蔡沈等十人。 北宋改革家王安石去世后,获赐的谥号为一个单字“...
在历史上,刘统勋因为深得乾隆皇帝信赖,被乾隆帝称作“真宰相”的唯一一人。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刘统勋去世,时年七十五岁,乾隆亲临祭丧,赠太傅,谥号文正,这足以体现出他在乾隆心目中的地位。三、朱珪 朱珪字石君,号南崖,晚号盘陀老人。与其兄朱筠,时称“二朱”。乾隆十二年(1747年),17岁殿试...
换句话说,文是道德博闻,正是靖共其位,是文人道德的极致。经过他的宣扬,文正从此被认为是人臣极美的谥号,皇帝不再轻易给人。在这种背景下,整个宋朝,就只有李昉、范仲淹、司马光、王旦、王曾、蔡卞、黄中庸、郑居中、蔡沈九人获得文正的谥号;元朝也只有吴澄、耶律楚材、刘秉忠、许衡、廉希宪、贾居贞七人获得...
李鸿藻是清末的清流领袖也是主战派人物,反对与列强求和。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李鸿藻因病请求退休,不久便去世了,享年78岁,光绪帝十分伤心,赠予谥号文正,追赠其为太子太傅。8、孙家鼐 孙家鼐,出生于道光七年(1827年),咸丰九年(1859年)考中一甲第一名,也就是状元,与翁同龢同为光绪帝老师。...
中国古时历朝历代,仅有27人被封文正谥号,能拿到这一谥号的人到底有多厉害?文人最高谥号中国考古界对历史的研究表明,谥号最早出现的时间是在西周时期,用以评价先人的一生功过,并一直贯穿了整个中国古代。如今已经没有了谥号,所以想要评价一个人的一生是功是过,都只能通过举例他做过的事情来表达,但在以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