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中饮是一种中药方剂。名称: 调中饮 别名:调中饮 组成: 肉豆蔻半两,白术(炮)半两,人参半两,陈橘皮(去白)半两,诃子(炮,去核)半两,茴香半两,缩砂仁半两,甘草(炙)半两,藿香3钱,桂心3钱,槟榔3钱。出处: 《幼幼新书》卷二十一引茅先生方。用法用量: 每服半钱、1钱,姜、枣煎汤,随...
药方名称调中饮 别名调中饮子 处方肉豆蔻半两,白术(炮)半两,人参半两,陈橘皮(去白)半两,诃子(炮,去核)半两,茴香半两,缩砂仁半两,甘草(炙)半两,藿香3钱,桂心3钱,槟榔3钱。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小儿胃气不和。 用法用量调中饮子(《准绳·幼科》卷七)。
名称:调中饮 别名:调中饮子 处方:肉豆蔻半两,白术(炮)半两,人参半两,陈橘皮(去白)半两,诃子(炮,去核)半两,茴香半两,缩砂仁半两,甘草(炙)半两,藿香3钱,桂心3钱,槟榔3钱。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小儿胃气不和。 用法用量:调中饮子(《准绳·幼科》卷七)。
【别名】调中饮子 【处方】肉豆蔻半两,白术(炮)半两,人参半两,陈橘皮(去白)半两,诃子(炮,去核)半两,茴香半两,缩砂仁半两,甘草(炙)半两,藿香3钱,桂心3钱,中药大全网3钱。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小儿胃气不和。 【用法用量】调中饮子(《准绳·幼科》卷七)。
调中饮,中医方剂名。出自《幼幼新书》卷二十一引茅先生方。具有调中健胃,化湿通肠之功效。主治小儿胃气不和。组成 肉豆蔻、白术(炮)、人参、陈橘皮(去白)、诃子(炮,去核)、茴香、缩砂仁、甘草(炙)各半两,藿香、桂心、槟榔各三钱。用法用量 上为末。每服半钱、一钱,姜、枣煎汤,随儿大小,通...
清热调中饮 清热调中饮是一剂处方,功效为清热调中,开胃消食。方名 清热调中饮 组成 霜桑叶3钱,甘菊3钱,酒黄芩2钱,橘红1钱(老树),焦枳壳1钱5分,神曲3钱(炒),炙香附1钱5分,甘草1钱。用法用量 水煎,温服。
药方名称加味调中饮 处方苍术1钱5分(米泔浸,炒),厚朴8分(姜汁炒),陈皮1钱5分,白术1钱5分,山楂2钱,干姜8分(泡),神曲2钱(炒),草果1钱,黄连8分(姜汁炒),甘草8分,枳实1钱。 制法上锉。 功能主治食积类伤寒,头疼身热,恶寒,身不痛,气口脉紧盛。宿食口渴,胀满,嗳气如败卵,脉浮滑。
药方名称加减调中饮 别名加味平胃散 处方苍术、厚朴、陈皮、甘草、白术、山楂、神曲、枳实、草果、黄连、干姜。 功能主治食积类伤寒,头疼,发热恶寒,气口脉紧盛,但身不痛。 用法用量加味平胃散(《玉案》卷二)。本方方名,《医学入门》引作“平胃散”。
按:调中汤,与五积散大同小异,乃表里兼并之药,故用以治食积挟外感发热证。若调中饮则全用平胃,而兼干姜、黄连辈,专主食积发热,却与表邪无预也。即如中满分消丸分消汤之寒热攸关,用者不可不审。 调中饮 治食积类伤寒,但身不痛者。 苍术(泔浸,麻油炒,二钱) 白术(生) 厚朴(姜汁炒) 陈皮(炒) 甘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