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以诗礼发冢[zhǒng]。大儒胪传①曰:“东方作矣②!事之若何?”小儒曰:“未解裙③襦④——口中有珠!《诗》⑤固有之,曰:‘青青之麦,生于陵陂⑥;生不布施,死何含珠?’”接⑦其鬓,擪⑧其顪⑨,而以金椎控其颐,徐别⑩其颊,无伤口中珠。注释 胪(lú)传:由上传语告下。东方作矣:指...
成语词典> 诗礼发冢 【成语】:诗礼发冢 【拼音】:shī lǐ fā zhǒng 【简拼】:slfz 【解释】:一边念着《诗经》、《周礼》,一边去挖坟盗墓。原是讽刺儒家倡导仁义的虚伪性。后用以讽刺口是心非、言行不一的伪君子作风。 【出处】:《庄子•外物》:“儒以《诗》、《礼》发冢,大儒胪传曰:‘东方作矣...
诗礼发冢拼音[ shī lǐ fā zhǒng ] 诗礼发冢的意思一边念着《诗经》、《周礼》,一边去挖坟盗墓。原是讽刺儒家倡导仁义的虚伪性。后用以讽刺口是心非、言行不一的伪君子作风。近义词诗书发冢 用法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结构:紧缩式 感情:贬义词 字数:4字 年代:古代 出处...
词典 诗礼发冢的意思shīlǐfāzhǒng 诗礼发冢拼音shī lǐ fā zhǒng 注音ㄕ ㄌ一ˇ ㄈㄚㄓㄨㄥˇ 成语 词语解释 ⒈ 一边念着《诗经》、《周礼》,一边去挖坟盗墓。原是讽刺儒家倡导仁义的虚伪性。后用以讽刺口是心非、言行不一的伪君子作风。
诗礼发冢 结构紧缩式 感情贬义 字数四字 年代古代 拼音shī lǐ fā zhǒng 注音ㄕ ㄌ一ˇ ㄈㄚㄓㄨㄥˇ 解释冢:坟墓;发冢:盗墓。儒生们用诗礼之教来盗墓。比喻口是心非、言行不一的伪君子作风。 出处战国·宋·庄周《庄子·外物》:“儒以《诗》《礼》发冢。”...
儒以诗礼发冢寓意儒以诗礼发冢寓意 解释: 冢:坟墓;发冢:盗墓。儒生们用诗礼之教来盗墓。比喻口是心非、言行不一的伪君子作风。 “儒以诗礼发冢”是庄子讲述的一个寓言,意思是在讽刺儒家不过是在根据诗礼所讲的一套来盗掘坟墓而已。这种观点也正是老子“圣人不死,大盗不止”理论的进一步深化和阐发。
诗礼发冢 书籍摘要: 作品简介 江铭穿越异界,成为考古大学的大四学生。临近毕业,老师却布置了以“秦代风骨”为主题的毕业论文。同学们不是去博物馆,就是去翻阅史书查找资料,亦或者去亲自考察兵马俑等地,实在太过稀松平常。这顿时让江铭犯了难。好在人气系统启动,开局奖励基础盗墓知识礼包。人气越高便能获得越多...
【原文】 儒以诗礼发冢,大儒胪传曰:“东方作矣,事之何若?”小儒曰:“未解裙襦,口中有珠。诗固有之曰:‘青青之麦,生于陵陂。生不布施,死何含珠为!’”“接其鬓,压其顪,儒以金椎控其颐,徐别其颊,无伤口中珠!” 【译文】 儒生表面运用诗、书而暗地里却在盗墓。大儒在上面向下传话:“太阳快升起来...
“儒以诗礼发冢”是一则出自《庄子·外物》的寓言故事,其字面意思是指儒家学者用诵读《诗经》、《礼记》的方式来盗掘坟墓。这个成语通常用来讽刺那些口头上讲求仁义道德、诗书礼仪,而实际上却干着鸡鸣狗盗、见不得人的勾当的人或行为。 在这个故事中,有两个儒生为了谋取财物,决定去盗墓。他们在墓前装模作样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