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世间即涅槃”,所以大乘佛教鼓励信众积极在世间修行。大乘经中还说,佛菩萨虽超出生死,证入涅槃,但不滞留于涅槃,独享安乐;而是怀着慈悲,运用般若智慧,不断入生死苦海中度化、利益众生,无有休息。这种究竟的、积极的涅槃,称为“无住处涅槃”,简称“无住涅槃”,乃是大乘佛教的最高理想。其实,这种涅...
在今年入伍的新兵中,像詹森达这样持“一证”甚至“多证”入伍的新兵还有很多。新兵邓志飞读书时考取了普通话二级甲等证书,现在是广播站的新成员;新兵黄卓鹏入伍前就考取了中级烹饪厨师资格证,来到部队后,他做的一道道精美的中西式糕点得到了大家的喜爱;带着健身教练资格证入伍的新兵江俊,来到部队不久就成了“...
华严经的入法界品,特指入普贤法界。在《华严经》中,诸多大乘菩萨在因地修行时,即把证空性与入法界结合起来。将证空性的解脱道寓于入法界的菩萨大行中,通过入法界的大行把自己的自性妄执、主宰执给彻底磨掉,既证了毕竟空实现了自身的解脱,也入了圆满普贤法界,圆成...
那么,时时刻刻把我们生死根抓住,你清清楚楚没有烦恼的那个根本,你抓住在这里,吃饭、穿衣在这里,所以参禅的人绵绵密密,到最后,桶底脱落,那也就是把这个意根砸破掉了。这样子我执一破,就证入了本体。所以从表面上看,这个根和本体呀,相差没有太远,特别是在语言表达上面,因为我们这个语言文字哪,一落...
佛入灭后不久,在迦尸国波罗奈的鹿野苑中,住着许多长老比丘,阐陀长老也住在那儿。 有一天傍晚,阐陀长老从禅坐中起来,在苑内到处找其它长老比丘,问他们说:「长老比丘!请教导我吧!请为我说法,让我能知法、见法,依法修学。」 长老比丘都教导他说:「色无常,受、想、行、...
说到断一念无明,有的人明心见性后能力足以为人师,也足够去度人,但并不肯发愿去度众,反而急着要求证入涅槃,想要迅速断尽一念无明,殊不知一念无明乃是烦恼障,是自心现业流识。断一念无明,除见一处住地以外,其余三个思惑都属于事修的功夫,必须要悟后渐渐地净除,不可能顿除。所以《楞伽经》世尊云:...
思维本体学通过一套严密完整的实证体系,让我们能够准确、快速的住于思维本体,并因此而同样准确、快速的证入如来藏。下面我们谈一下思维本体学基本理论、实证方法和特色: 一、基本理论 1 妄心必有所住 我们现在处于妄心状态,在这种状态由于受执著心的驱使,我们的思维一定是有所住的。同时,由于现在的思维分为思维的...
在你的这一生,我可以向你保证,如果你证入空性的话,超越你的习气是能够做到的,证入圣位是能够做到的。毕陵伽婆蹉就是以这样简单而单纯的方式,证入了空性,并且证入了圣位。还有一个类似的人,就是印度的拉玛那•马哈希,他是在恐惧当中开悟的。有一天,他突然觉得自己要死了,他整个人像...
至此憨山大师证入观音耳根圆通法门,即作偈言: 瞥然一念狂心歇,内外根尘俱洞彻。 翻身触破太虚空,万象森罗从起灭。 意思是:妄想息灭了,内外身心,六根六尘,感官知觉等等所有障碍束缚都销落无遗。不但身心俱空,连虚空大地,宇宙星河,万象万物一切影象从造作根源,心念起处灭尽。 憨山大师做完偈子后,看煮饭的锅已经...
有些人如果没有遇到好老师,自己盲修瞎练,那能否证入初禅就两说了。一般来说,能够放下世间的牵绊,好好地跟着良师修学禅定,加上自己足够用功,这样的修学还是比较稳扎稳打的,也是比较有可能进入初禅的。哪怕没有进入初禅,但是有扎实地禅修作为基础,修学起佛法来也是事半功倍的。关于初禅的问题,今天就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