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含义(Basic Meaning):指多篇论文或文章集合成的书籍或文集。 详细解释(Detailed Explanation):论集是由多篇论文或文章组成的一本书籍或文集。它通常是某一领域内的学术研究成果的集合,也可以是某个人或团体的思想、经验、观点的总结和归纳。论集的出版可以为读者提供全面深入的知识和信息,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某...
《古汉语论集》写于1962年初的《(公羊传)语法研究》,是作者在导师马汉麟先生指导下撰写的副博士研究生毕业论文,也是较早进行的专书语法研究。有关《马氏文通》的论文以及《先泰疑问代词“谁”与“孰”用法的比较》一文,是由吕叔湘先生命题并亲自指导写成的。其他文章,或长或短,也都力求做到立论新颖,言之有...
鲍照的集子有南齐永明年间虞炎奉文惠太子萧长懋之命所编10卷。现存鲍照集以《四部丛刊》影印明毛□校本《鲍氏集》为较早。明代张溥《汉魏六朝百三家集》本《鲍参军集》为最流行。鲍照集的注释,始于清末的钱振伦,他的注本没有来得及刊行。近人黄节在钱注基础上作了补注,称《鲍参军诗注》,今人钱仲联作《鲍参...
《明清书论集》是书学专家崔尔平先生选编点校的一部资料丰富,审定严谨,校勘精当的明清书论文集。共收录明清两代书家、学者94位116篇。其中有不少散见于公私秘藏之要篇,如明倪后瞻《倪氏杂著笔法》、詹景凤《书旨》,清翁振翼《论书近言》、王澍《翰墨指南》、曾熙《农髯论书墨迹》、李祖年《翰墨丛谭》等前人...
苏轼《书论集》 书唐氏六家书后 永禅师书,骨气深稳,体并众妙,精能之至,反造疏淡。如观陶彭泽诗,初若散缓不收,反覆不已,乃识其奇趣。今法帖中有云“不具释智永白”者,误收在逸少部中,然亦非禅师书也。云“谨此代申”,此乃唐未五代流俗之语耳,而书亦不工。欧阳率更书,妍紧拔群,尤工...
两本民俗学论集 53.两本民俗学论集 民俗学家杨堃《我国民俗学运动史略》(1948年)关于中国民俗学运动史的分期,在“民俗运动的起源:北大时期(1922—1925年)”同“民俗运动的全盛期:广东中大(1928—1930年)”之间,似乎有意留有1925—1927年间的空白。在我看来,这段时期应该称“民俗运动的福建时期:协大、厦大(...
《陆贵山论集(文艺理论卷马列文论卷)》是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年出版的图书,作者是陆贵山。内容简介 分上下两卷。内容主要来自《文艺理论与文艺思潮》(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文艺理论与文艺批评》(作家出版社,2010)、《美学·文论·批评》(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三书及一些零散的论文(《高校...
徐行可研究论集 作者:湖北省图书馆 编 定价:128.00元 书号:978-7-5013-7610-0 装帧开本:精装16开 内容简介 徐行可先生是湖北现代著名藏书家,伦明《辛亥以来藏书纪事诗》、王謇《续补藏书纪事诗》和吴则虞《续藏书纪事诗》均歌咏其人其事。徐行可热爱中国古籍,倾其毕生的精力与财力,旁搜远绍,收集流散在各地的...
《任继愈禅学论集》是2005年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图书。内容简介 中国传统文化自秦汉以降,二千多年来,自成体系,独立发展。它善于吸收一切有价值的外来文化,融入固有文化主流,不断发展,几千年沿着既定的方向,走着自己的路。中华文化根深叶茂,源远流长,从来都是以自己固有的思想体系、思维模式来迎接外来文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