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赞 [ lùn zàn ] 生词本 基本释义 详细释义 [ lùn zàn ] 附在史传后面的评语。司马迁《史记》称'太史公曰'﹐班固《汉书》﹑范晔《后汉书》皆称'赞'﹐荀悦《汉纪》称'论'﹐陈寿《三国志》称'评'﹐谢承《后汉书》称'诠'﹐其他或称'议'﹐或称'述'﹐名称不一。 内容来自网友贡献并经过权威...
论赞 基础信息 词语论 繁体論贊 拼音lùn zàn 怎么读 【论赞】的意思 史传文末所附的评论。汉朝司马迁的《史记》称「太史公曰」,班固的《汉书》、南朝宋范晔的《后汉书》称「」,晋朝陈寿的《三国志》称「评」,汉朝荀悦的《汉纪》称「论」。其名虽殊,义则一致。唐朝刘知几的《史通》一书,总称为「论赞...
内篇·论赞《春秋左氏传》每有发论,假君子以称之。二《传》云公羊子、穀梁子,《史记》云太史公。既而班固曰赞,荀悦曰论,《东观》曰序,谢承曰诠,陈寿曰评,王隐曰议,何法盛曰述,常璩曰撰,刘昺曰奏,袁宏、裴子野自显姓名,皇甫谧、葛洪列其所号。史官所撰,通称史臣。其名万殊,其义一揆。必取便于时者,...
后世影响论赞体可以说是著史的基本操作,后世史书,无论是官方修史还是私人著述,都效仿了这一传统。《汉书》《后汉书》《明史》称为“赞曰”,《三国志》称为“评曰”,《旧唐书》称为“史臣曰”,《宋史》《清史稿》称为“论曰”,《资治通鉴》称为“臣光曰...
一般认为,论赞起源于《左传》,但也有人认为《尚书》中的“曰:若稽古”是论赞的源头。《左传》在记述了重要人物的事迹之后,往往通过“君子曰”发表议论,内容主要是品评人物的行为是否合于“礼”的准则。但《左转》还不是最完美的论赞。 《史记》“太史公曰”是古代论赞的一...
“论赞”中另附有梅阁对“赞”的评语。 论 性情嗜好之不同,如其面焉。不能强巢许为功名,犹巢许不能强尧舜为隐逸也。但能各宝其宝,各玉其玉,斯不负耳。然世俗之见,往往以经济文章为真宝玉,而以风花雪月为假宝玉,岂知经济文章,不本于性情,由此便生出许多不可问不可耐之事,转不若风花雪月,任其本色...
论赞发表的基本都是个人的见 解,表达的是个人的印象,是一家之言。二是言简意 赅,画龙点睛,以少量的文字浓缩丰富的内容。三是 感情色彩浓厚。论赞常作感慨之语,常发爱憎之言, 其爱憎好恶之情流溢于字里行间。四是富有杂文气 质。褒贬臧否是论赞的长技,干预现实常为其文心所 在,借题发挥、借古喻今是...
清王士禛在《居易录谈》中提到,论赞不仅仅是对历史事件的总结,更是对先师的敬仰。这种形式可以让人在与先师的精神交流中,感受到历史的温度,增进对历史人物的理解。通过这些评论形式,人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历史事件和人物,同时也能够从中汲取教训,为现实社会提供借鉴。
分析和判断事物的本质和道理,我们通常使用"论"这一概念,它可以指代论断、论点、论辩或论据,也包括思想交流和讨论。"论"在历史文献中尤其常见,如《左传》中的"君子曰"和《史记》每篇结尾的"太史公曰",这些都体现了作者对人物和事件的见解和评价。"赞"则侧重于正面的评价和赞赏,是对人的品质、...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论赞与互赞》作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论赞与互赞》吧 点赞,这平平常常的东西,因一些人的愚昧行为,变得臭不可闻。无法让自己容忍这个完全异于我认知的世界,无法认同这个颠覆了父母长辈的教诲的世界,无法心甘情愿的被这深不见底的肮脏所同化。——题记何为赞?是对一个人作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