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传有序且影响较大的《论语》注释性著作有:一、汉郑玄《论语注》;二、魏何晏《论语集解》;三、梁皇侃《论语义疏》;四、宋朱熹《论语集注》;五、清刘宝楠《论语正义》;六、民国程树德《论语集释》。从文献学的角度来看,其中重要的有四部:一是《论语集解》,它是两汉、三国时期经学家研究《论语》的结晶;二...
《论语》作为儒家经典,其内容博大精深,包罗万象,《论语》的思想主要有三个既各自独立又紧密相依的范畴:伦理道德范畴——仁,社会政治范畴——礼,认识方法论范畴——中庸。仁,首先是人内心深处的一种真实的状态,这种真的极致必然是善的,这种真和善的全体状态就是“仁”。孔子确立的仁的范畴,进而将礼阐述为适应仁、...
[翻译]孔子说:“懂得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爱好它的人,又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8、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论语十二章原文及翻译。”——《述而》 [翻译]孔子说:“吃粗粮,喝白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这中间了。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
15条论语原文及翻译 答案 1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孔子说:“学了又时常温习和练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高兴的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一个有德的君子吗?” 2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
通行本《论语》共二十篇。下面小编为大家分享《论语》原文及翻译,欢迎大家参考借鉴。 第一篇:学而篇原文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
论语也记下了他思想中一些有积极意义的东西例如薄赋敛举贤才节用爱人使民以时有教无类不信鬼神等 国学经典《论语》全文及翻译(收藏版) 第一章 原文: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 1.字词解释:时:按时 说:通“悦”,愉快 朋:志同道合的人愠:...
当暑,袗(zhěn)絺绤(chīxì),必表而出之。缁衣,羔裘;素衣,麑裘;黄衣,狐裘。亵裘长,短右袂(mèi)。必有寝衣,长一身有又半。狐貉之厚以居。去丧(sāng),无所不佩。非帷裳,必杀(shài)之。羔裘玄冠(guān)不以吊。吉月必朝(cháo)服而朝(cháo)。
译文孔子说:“不仁义的人不可能长久地处于贫困中,也不可能长久地处于安乐中。仁德的人安于仁,聪明的人利用仁。”名家注解朱熹注:“不仁之人,失其本心,久约必滥,久乐必淫。”又曰:“盖深知笃好而必欲得之也。惟仁者则安其仁而无适不然,知者则利于仁而不易所守。盖虽深浅之不同,然皆非外物所能夺...
《论语》全文注释、翻译 ④邦:指当时割据的诸侯国家。 ⑤抑:表示选择的文言连词,有“还是”的意思。 ⑥温、良、恭、俭、让:就字面理解即为:温顺、善良、恭敬、俭朴、 谦让。这是孔子的弟子对他的赞誉。 ⑦其诸:语气词,有“大概”“或者”的意思。 【译文】 子禽问子贡说:“老师到了一个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