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知远:你以前说过知识分子不同类型,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样一种知识分子理想,在这个时代还可以继续吗? 许倬云:应该继续,但是现在是新的理想没有出现,旧的理想被放在一边。我们没有机会再培养一批知识分子,我们现在的知识分子,是cyber知识分子(网络知识分子),是检索机器,不是思考者。
#十三邀许知远再访许倬云# 许倬云先生是作家王小波的老师;1984年王小波赴美国匹兹堡大学读书,便受许倬云先生的指导。许倬云先生曾在文章里回忆与王小波的讨论课,“我们的对谈无所设限,任其所之。小波的朋友大约都知道,他坐姿松松散散,我也一直有坐不直的毛病,师生二人东倒西歪,倒也自由自在。”“人生是很意外的,后...
这些孩子,像许知远说的,从高一到高三,好像经历一次植物的荣枯,光是想象一下这个画面,就觉得“好残酷啊”。 这三个访谈对象,堪为《十三邀》的典型代表,许倬云嫁接历史,陈年喜叩问时代,林小英直逼当下,中心议题都是经历过各种得失幻灭的年轻人,应该往何处去,以及如何抵达。许知远想为每一个具体而微的个体,寻求一条可...
你没发现我瘦了很多,(许知远回应:是瘦了很多),漂亮了,所以无所谓。我完全没有觉得,是到那边去做体检的时候,一站上去,怎么少了十五磅?(许知远回应:啊,整整十五磅)你知道十五磅是两个衣服码。(许知远回应:小了一号)小了不止一号,小了两号。可是那时我并没有注意到,可是就很明显的,你事情一忙觉就睡不好,...
《十三邀》许知远对话许倬云。老先生说他历史观里,界限由小到大,分别是人、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更长的是自然。影响他一生的,恰恰是界限最短的人。 2013年,许知远写信给许倬云,希望拜访请教,六年后的2019年4月,他终于有机会当面聆听。而我们作为观众,在局域网里,也有机会向智者借取智慧。
2019年,《十三邀》的主持人许知远在六年后,收到了历史学家许倬云的邀请,“我希望借助你(许知远),让更多的人意识到,从而大家去思考,去探索。”在节目快结束时,许倬云语重心长地对许知远说道。 1930年 出生于江苏1948年 随国民党迁台。入台大,师从傅斯年(胡适的学生,台湾省保留繁体字的倡议者)。后经胡适推荐,入...
十三邀 第八季丨咏梅:我相信我的表演是有人喜欢的 不可取代的 2024-12-11 1148|01:50 十三邀 第八季丨叹息!田连元评潘金莲:她是封建夫权社会的牺牲品 2024-11-13 1121|00:43 十三邀 第八季丨辩论不是为了赢得一场争论,而是相互尊敬的聆听 2024-10-16 756|02:19 十三邀 第八季丨世界上存在绝对的“正义...
《十三邀 第四季》 这水花其实很小。 在大多数人眼里,只是两个微不足道的新闻: 许知远为拯救自己的书店单向空间,朋友圈发起众筹求救。 《十三邀》最近一期节目,请来中国著名史学家许倬云对谈。 书店? Sir相信,当代90%的人已经很久不逛了。 许倬云?
《十三邀》第八季开播,许知远时隔四年,重回匹兹堡,再访许倬云。 此间风云变幻,许倬云先生已过鲐背之年,行动受限仍笔耕不辍。 在有限的时间里,保持和当代人对话的机会。 海报中央是许倬云先生的爱人曼丽做的胡萝卜蛋糕 节目中,当提到自己对历史的看法时,许倬云先生说:“历史是每个族群对自己的过去的一个认识,认识是...
在节目《十三邀》中,许倬云对话许知远的一段话让我感触很深,直击内心: “看东西,要看东西本身的意义,不是他的浮面。想东西要彻底,不是飘过去!往里走,安顿自己!” 史学大家许倬云,生而残疾,十三岁才能靠双拐走路。 他是美国皮兹堡大学客座教授,是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是作家王小波的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