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地山德才兼备,是一名爱国志士。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许地山作为著名知识分子走在了抗日宣传的第一线。在皖南事变发生后,许地山还第一时间致电蒋介石,要求国内统一战线,一致抗日。在忙碌于抗日宣传、联系工作的同时,许地山还担任了“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香港分会”的常务理事、“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香港会...
这样的珍视不仅缘自老舍对艺术瑰宝的爱惜,也蕴含着对好友许地山的怀念之情——“我不肯放弃此画,一来是白石老人已经八十多岁,二来地山先生已经去世。” 夫人及一双儿女留影于许地山去世当天 新中国成立后,老舍与白石老人的来往日渐增多,同样热爱绘画并颇有天赋的夫人胡絜青后来还被老人收为入室弟子,这恐怕都离不开...
近年来,许地山的文学成就、学术业绩、精神品格日益受到人们关注。在国内,2021年10月,重庆召开了“落花生·许地山”——爱国主义主题教育展暨纪念许地山先生逝世80周年座谈会;在海外,许地山的作品已成为中外文化交流的媒介,其精神内涵与价值也日益得到海外学界和读者认同。 海外译介趋向多元 据不完全统计,许地...
他是闽南历史文化名人,许地山 许地山,名赞堃(1894.2.3~1941.8.4),笔名落华生。生于台湾台南,他在六个兄弟中排行第四。父亲许南英,是台湾历史上的第25位进士、台湾爱国诗人。1895年中日甲午战争后,台湾割让日本,许南英时任台南筹防局统领,然而独木难支,谓最后离开台...
“书虫”之外,许地山是幽默、丰富而独立的个体。他是知心朋友、绝佳旅伴,也是青年导师、爱国志士。幽默与“吃苦”与人们对“书虫”木讷寡言的刻板形象不同,生活中的许地山是幽默而灵动的。许地山的幽默富有理趣,有一种把学问融入生活的恣意和慧心。据说,许地山出门喜欢带着一只皮箱,盖子上漆着 和 两个符号。人们...
许地山,除了是个特爱读书的“书虫”外,还拥有怎样的性格呢?一、读书与做学问的人生 许地山先生的一生,如同他笔下那些丰富而深邃的文字,充满了复杂而迷人的色彩。1893年2月3日,许地山生于台湾台南。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台湾被占领后,举家迁回大陆的福建龙溪落户。三岁时,许地山随父漳州定居。四岁时入...
《落花生》散文是中国现代作家许地山的作品。这是一篇叙事散文,全文围绕“种花生——收花生——吃花生——议花生”来写,真实地记录了作者小时候的一次家庭活动和所受到的教育。散文描述了一家人收获花生的情景,通过谈论花生的好处,借物喻人,揭示了花生不图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说明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
其中嵌入了许地山的名作《换巢鸾凤》、作品集《空山灵雨》《缀网劳蛛》和论著《国粹与国学》,“春残大地”源于另一代表作《春底林野》,并与“雨歇空山”末字连成“地山”,挽者以“凋零国学”痛称许地山的逝世是国学界的重大损失,...
许地山的妻子周俟松则出生于晚清一个书香门第,是位大才女,也是位教育家。夫妻二人多年来都相濡以沫,以一颗真心相伴彼此。在这样的家庭背景下,许地山的女儿许燕吉在北京出世,2岁时随着全家迁移到了香港。许燕吉的童年无忧无虑,在父母的庇护下,住洋楼、坐洋车,在香港接受最好的教育。她还有一个十分疼她的哥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