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地山德才兼备,是一名爱国志士。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许地山作为著名知识分子走在了抗日宣传的第一线。在皖南事变发生后,许地山还第一时间致电蒋介石,要求国内统一战线,一致抗日。在忙碌于抗日宣传、联系工作的同时,许地山还担任了“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香港分会”的常务理事、“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香港会...
1934年,《北辰画刊》刊登了一幅许地山和印度学生坐于睡莲池畔的合影,师生同框,笑意盎然。照片是许地山游历印度的纪念,更是中印师生友情的见证。这些珍贵的影像呈现了许地山“书虫”之外更丰富的个人生活面向。他“钻”出书本,以满腔热忱游走于天地之间,给世人留下一个独立而潇洒的身姿。许地山的“好古”与“喜...
许地山,除了是个特爱读书的“书虫”外,还拥有怎样的性格呢?一、读书与做学问的人生 许地山先生的一生,如同他笔下那些丰富而深邃的文字,充满了复杂而迷人的色彩。1893年2月3日,许地山生于台湾台南。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台湾被占领后,举家迁回大陆的福建龙溪落户。三岁时,许地山随父漳州定居。四岁时入...
许地山提到翻译这些西方经典歌曲目的在于“把含有永久性底外国高尚乐歌连谱带词,裸白地介绍给国人”,以提升时下国民的音乐素养及音乐审美,受众是没什么音乐基本知识,甚至文化水平不高的群体,所以选择忠实的策略,也就是“以直译为主,如能一字对一字,把原意达出来更好,如...
1941年8月4日,著名的台籍作家、学者许地山因劳累过度、积劳成疾,突发心肌炎,在香港寓所不幸辞世,享年48岁。至今整整80年了! 惊悉许地山逝世,宋庆龄女士第一时间送来花圈。8月5日,许地山遗体在香港安葬,港九钟楼鸣钟,香港大学降半旗致...
许地山的妻子周俟松则出生于晚清一个书香门第,是位大才女,也是位教育家。夫妻二人多年来都相濡以沫,以一颗真心相伴彼此。在这样的家庭背景下,许地山的女儿许燕吉在北京出世,2岁时随着全家迁移到了香港。许燕吉的童年无忧无虑,在父母的庇护下,住洋楼、坐洋车,在香港接受最好的教育。她还有一个十分疼她的哥哥...
许地山女儿许燕吉的一生充满着各种各样的挫折和不幸,她是那个大时代下个体命运的缩影,充满着矛盾性与复杂性。燕游离,难吉利 许燕吉出生在1933年的北平,在当时人看来,天下还是比较太平的,皇城根儿下比较平稳,不像20世纪初那样,各路军阀你方唱罢我登场,闹得鸡飞狗跳。那时许家也是生机勃勃,许燕吉的父亲许地山...
老舍与许地山:绝好的朋友 文| 李玉俐 两篇相隔十三载的“落花生” 1922年5月,许地山的散文《落花生》于《小说月报》第13卷第5号上面世,他自此以“落花生”的笔名闻名于世;也正是在这一年,老舍在离出生地小羊圈胡同不远的北平缸瓦市教堂受洗,并在此与许地山结识。 十三年后,老舍的同题散文《落花生》发表...
许地山短篇小说:春桃 这年底夏天分外地热。街上底灯虽然亮了,胡同口那卖酸酶汤的还像唱梨花鼓的姑娘耍着他的铜碗。一个背着一大篓字纸的妇人从他面前走过,在破草帽底下虽看不清她底脸,当她与卖酸梅汤的打招呼时,却可以理会她有满口雪白的牙齿。她背上担负得很重,甚至不能把腰挺直,只如骆驼一样,...
许地山,其父许南英是个富有爱国思想的知识分子,祖籍广东揭阳,出生于台湾台南。1895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许南英临危受命,担任台湾筹防局统领。他激于民族大义,率众奋起反抗日军的入侵,日寇占领台湾后,遂将全家迁回大陆。当时因清政府不准内渡官员保持台湾籍贯,许南英便在福建龙溪落籍。1913年受聘到缅甸仰光华侨创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