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情感系统理论有助于理解人的行为动机。不同的认知模式会引发不同的情感体验。情感状态可以影响决策的制定。它关注个体如何在认知和情感间寻求平衡。 人的价值观在认知情感系统中起到一定作用。过往经验会塑造认知情感的反应模式。环境因素能对这个系统产生影响。认知情感系统并非一成不变,而是具有一定的灵活性。积极...
在这个模型中,认知——情感单元是构成我们人格中核心元素的所有心理表象。 20世纪90年代,米契尔提出了认知—情感的个性系统理论,对情境、个性倾向、动因和个性结构的一致性重新进行了探讨,调和了社会认知论与特质论之间的矛盾,体现了心理学发展的综合、统一趋势。 认知-情感系统理论认为,个体在不同情境下所表现出来的差...
认知—情感系统理论 Michel.W和Shoda.Y在多年研究的基础上,于1995年完整地提出了人格新理论——认知-情感系统理论。这个理论恰好弥补了特质研究的缺点。因特质研究把跨情境的一致性作为人格,而情境间的差异则当成误差不予考虑。认知-情感系统理论则认为,个体在不...
1、认知一情感系统理论Michel. W和Shoda.Y在多年研究的基础上,于 1995年完整地 提出了人格新理论认知-情感系统理论。这个理论恰好弥补了特质研究的缺点。因特质研究把跨情境的一致性作为人格,而情境间的差异则当成误差不予考虑。认知-情感系统理论则认为,个体在不同 情境下所表现出来的差异正是内部稳定而有机的...
认知—情感系统理论 Michel.W和Shoda.Y在多年研究的基础上,于1995年完整地提出了人格新理论——认知-情感系统理论。这个理论恰好弥补了特质研究的缺点。因特质研究把跨情境的一致性作为人格,而情境间的差异则当成误差不予考虑。认知-情感系统理论则认为,个体在不同情境下所表现出来的差异正是内部稳定而有机的人格...
内容提示: 认知—情感系统理论 Michel. W 和 Shoda.Y 在多年研究的基础上 于 1995 年完整地提出了人格新理论——认知-情感系统理论。这个理论恰好弥补了特质研究的缺点。因特质研究把跨情境的一致性作为人格 而情境间的差异则当成误差不予考虑。认知-情感系统理论则认为 个体在不同情境下所表现出来的差异正是内部...
认知情感系统理论Michel,W和Shoda,Y在多年研究的基础上,于1995年完整地提出了人格新理论认知,情感系统理论,这个理论恰好弥补了特质研究的缺点,因特质研究把跨情境的一致性作为人格,而情境间的差异则当成误差不予考虑,认知,情感系统
一个被称为认知-情感性格系统(Cognitive-Affective Personality System,CAPS)的自我调节理论认为,人们之所以可以延迟满足,是因为在面对短期诱惑时,采取了“冷”系统而非“热”系统(Metcalfe, & Mischel, 1999)。 在该理论中,“冷”系统是一种认知编码系统,它的特点是基于认知、在情感上保持中立、让人保持沉思、灵活...
在这个模型中,认知——情感单元是构成我们人格中核心元素的所有心理表象。 20世纪90年代,米契尔提出了认知—情感的个性系统理论,对情境、个性倾向、动因和个性结构的一致性重新进行了探讨,调和了社会认知论与特质论之间的矛盾,体现了心理学发展的综合、统一趋势。 认知-情感系统理论认为,个体在不同情境下所表现出来的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