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翻译 “解蔽”一词源自先秦时期的典籍,意指解除蒙蔽、去除遮蔽,使真相得以显现。虽然原文没有明确指出具体篇章中的论述,但《荀子·解蔽》篇中详细阐述了“解蔽”的理念。 《荀子·解蔽》中有云:“心枝则无知,倾则不精,贰则疑惑。以诈伪之心而欲求知之,则必不相知矣。故知者必知,不知者必不知,此天之...
《荀子》解蔽原文及译文圣人知道思想方法上的毛病看到被蒙蔽的祸害所以既不任凭爱好又不任凭憎恶既不是只看到开始又不是只看到终了既不是只看到近处又不是只看到远处既不只务广博又不安于浅陋既不是只了解古代又不是只知道现在而是同时摆出各种事物并在其中根据一定的标准进行权衡 《荀子》解蔽原文及译文 解蔽 作者...
好的,以下是《荀子·解蔽》的译文: 人们最大的祸害,在于只看到片面的事物而忽视了全局,治理国家要恢复礼义经典,有两方面的疑问则顺从礼义经典。堵塞了源头,停止了流动,天下混乱才可得到治理,天下动荡才能得到太平。 从前夏禹堵塞洪水,疏导长江、黄河,使它们各自入海,以顺应水势的规律。后羿张弓射日,顺应了民心。禹和...
这就要先解除人心的毛病,即所谓“解蔽”。《解蔽篇》就是解释人怎样用心,说明心和道的关系。荀子说心,和孟子不同,也和墨子、庄子不同,而开出另一套人心理论。一般人认为荀子思想的中心是性恶,孟子是性善,但如果荀子的思想中心是说性恶,只证明荀子认为人性是变化的,却不能说明变化的理由是什么、变化的力量来自...
你写错了,应该是:万物莫形而不见,莫见而不论,莫论而失位。坐于室而见四海,处于今而论久远。对有形的一切事物都能看见,对看见的都能论说,而论说的道理又都能切合实际。坐在房间里却能看到整个世间的一切,处在今世却又能知道遥远的未来的事情。
解蔽 中文解蔽 英文【化】 demasking
荀子?解蔽?原文及译文赏析原文及翻译 人何以知道?曰:心。心何以知?曰:虚壹而静。心未尝不臧①也,然而有所谓虚;心未 尝不满②也,然而有所谓一;心未尝不动也,然而有所谓静。人生而有知,知而有志,志 也者,臧也;然而有所谓虚,不以所已臧害③所将受,谓之虚。心生而有知,知而有异, 异也者,同时兼知...
《荀子》解蔽原文及译文 《荀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哲学著作之一,作者为战国时期的荀子。本文将为读者详细解析《荀子》中的一段原文,以及相应的译文,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该文献。 原文如下: 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其恶者真也。恶而不治者,其身殆矣。善而不治者,其国殆矣。恶而不治者,其身殆矣;恶而不治...
荀子-解蔽【翻译】1 26 2023-07 7 荀子-礼论【翻译】5 47 2023-07 8 荀子-礼论【翻译】4 37 2023-07 9 荀子-礼论【翻译】3 44 2023-07 10 荀子-礼论【翻译】2 28 2023-07 查看更多 猜你喜欢 4519 荀子 by:山野伍樵夫 1058 荀子 by:老鼠喜欢捉小花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