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心论》是佛教中论述观察内心、明了自性的重要文献,以下是其原文及译文的大致内容。请注意,由于《观心论》可能有多位作者或不同版本,以下提供的仅为一种较为常见的表述和解释。 原文(节选) 夫百千法门,同归方寸;河沙妙德,总在心源。一切戒门、定门、慧门、神通变化,悉自具足,不离汝心。 若识自心,见自...
为是因缘故 须造观心论 内心不为道 邪谄念名利 诈现禅坐相 得名利眷属 事发坏他心 毁损佛正法 此是扇提罗 死堕无间狱 为是因缘故 须造观心论 说法得解脱 听法众亦然 不知问观心 如贫数他宝 说者问观心 无说则无示 听者问观心 无问亦无得 为是因缘故 须造观心论 戒为制心马 虽持五部律 不...
《观心论》存于法国国家图书馆,书写时间于唐代。此作的主要内容为关于佛学的。《观心论》又作破相论。传系梁代菩提达摩撰,亦有唐代神秀撰之说。收于大正藏第八十五册。内容说观心之法;以观心一法总摄诸法,最为简要。本书为禅门撮要卷上观心论(达磨大师观心论)、少室六门集破相论之异本。纸张前面字...
《观心论》又作破相论。传系梁代菩提达摩撰,亦有唐代神秀撰之说。收于大正藏第八十五册。内容说观心之法;以观心一法总摄诸法,最为简要。本书为禅门撮要卷上观心论(达磨大师观心论)、少室六门集破相论之异本。 纸张前面字迹工整典雅,一丝不苟,其内容为朝廷公务,然纸背给人呈现的感觉却截然不同,较为粗...
《观心论疏》,佛典注疏。简介 隋灌顶口述,智越集纂。五卷。原书无序跋和撰时。是一部注释天台宗四祖智《观心论》的著作。内容分为两部分:一、卷一至卷二的前半部分,注释《观心论》序文,用问答的形式,先略说三师(法、律、禅)各有十过,又说此十过的内容,后对三师各有十过的前因后果加以分析;...
为是因缘故 须造观心论 末代修观心 得邪定发见 辩才无穷尽 自谓人间宝 无知者鼻嗅 野孤气冲眼 举尾共脚行 次第堕坑殒 为是因缘故 须造观心论 守鼻隔安般 及修不净观 安般得四禅 不免泥梨业 不净谓无学 覆钵受女饭 设得随禅生 堕长寿天难 ...
《观心论》 李东委 无为者,无不可为。不争者,不争而争。 修行修行,身心有情,又何谈修行? 思微者,达也。 从心者,阔也。 谁能出其右? 何以为争,何以为宁? 思不可缺,欲不可盈。 阳起西落,始于黎明。 惺惺相惜,千里可依。 缘于相逢,别于匆匆, ...
静中思虑澄澈,见心之真体;闲中气象从容,识心之真机;淡中意趣冲夷,得心之真味。观心证道,无如此三者。【译文】平静时,思虑清澈透明,最容易看出真实的东西;闲逸时,举止从容大方,最容易看出内心的真实想法;淡雅平静时,与人和平相处,最容易体会到纯真的趣味。因此通过内心的反应来领悟道理,这三种方法最...
内容提示: 观心论(并序)(亦名煎乳论) 天台修禅寺沙门智者述 问曰。 佛经无量。 论亦甚多。 弘法之人诜诜盖世。 听受之众无处不有。是则法雨普津四众。 露润利益无边。 何所见闻。 更何利益而造斯论。 答曰。 如所问言。 佛经无量论亦甚多。 是事共知。 但弘法之人为利物故多施加水之乳。 致令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