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金刚经直接指出不能以三十二相观如来。《金刚经》以如来身相为例,说明外在的相状是虚妄不实的,而这种虚妄不实之性正是如来的真正含义。如来,即如其“真实”而来,这种真实就是破除一切外相之后所显露的相,被称为无相之相,即所谓“非相”。可见破相不能单纯得破除外在之相。法相亦在破除之列。正所谓法尚...
释迦佛曾问须菩提:“可以三十二相观如来否?”须菩提回答:“如是如是,以三十二相观如来。”然而,这样的回答其实已经偏离了真相。为什么呢?因为“若以三十二相观如来者,转轮圣王则是如来。”转轮圣王虽然拥有三十二相,但这只是世间王者的相貌,并非佛的圆满相。那么,我们应该如何修行呢?答案是:证悟自己的金刚佛性,即...
非陰不离陰 此彼不相在 如来不有陰 何处有如来 对方说:世界中存在如来,如果如来是有的,其他事物同样有。 注:这就是说,佛如果有,其他事物也应该有。 如:真理的意思,如实之道 来:过来。 合称就是真理过来 …
须菩提回答说,是的,可以以三十二相来观察如来。然而,佛陀却指出,若以三十二相来观察如来,那么转轮圣王也能被称为如来了。🤨须菩提进一步询问佛陀,是否可以这样理解:不应以三十二相来观察如来。佛陀随即以偈语回应:“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在这段对话中,“见”与“观”的区别被...
在佛门典籍中,观世音菩萨与如来佛祖位列佛门至尊,神通广大,法力无边。观音大士更是以"大慈大悲,救苦救难"闻名于世,普渡众生。如来佛祖更是三界至尊,十方世界的教主。可就是这样两位佛门至尊,在面对花果山时,竟显得格外谨慎,不敢轻易踏足。究竟是什么样的存在,能让这两位佛门至尊如此顾忌?传说那花果山...
金刚经中提到的“三十二相见如来”与“可以三十二相观如来”的回答之所以不同,主要是因为提问的前提不同。第一次提问是在第5品,当时的问题是“可以身相见如来不”。这一问题直接关联第3和第4品,表明如来心中无相,没有佛的形象与众生的分别。第二次提问则出现在第13品,问题变成了“可以三十二相...
此时,释迦牟尼佛说了四句偈语:“若是以色来见我,以声音来求我,那些人是走了邪道,所以不能见如来。”这段经文告诉我们,佛的三十二身相只是外在的表现形式,真正的佛性是无法通过外在形式来认识的。转轮圣王虽然也有三十二相,但他并不是真正的佛。只有通过内心的修行和领悟,才能真正见到如来。🙏...
本人翻译的《中观论》..观如来品第二十二 如来,是诸佛的称号之一,意思是“如其本来”,或乘真如而来(证悟实相,来世间度化众生)。外道也说如来,不过是指离五蕴而独存的神我。小乘犊子系说如来,则是指不离蕴不即蕴的不可说
在《金刚经》中,有一个重要的概念叫做“观如来”。这里的“观”不仅仅是用眼睛去看,而是用心去观察,去理解。须菩提在听到这个观点后,表示赞同,并进一步解释说,可以通过三十二相来观想如来。然而,佛陀接着指出,如果仅仅以三十二相来观想如来,那么转轮圣王也具备这些相,是否也可以被认为是如来呢?这显然是不对的。因...
须菩提言:“如是,如是。以三十二相观如来。”佛言:“须菩提,若以三十二相观如来者,转轮圣王即是如来。”须菩提白佛言:“世尊,如我解佛所说义,不应以三十二相观如来。”尔时,世尊而说偈言: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译文】佛陀问:“须菩提,在你看来,能以三十二种殊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