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教不是佛教,但它与佛教有一定的历史和文化联系。西方教最早出自明代神魔小说《封神演义》,在该书的设定中,它代表了佛教的前身。在商周时代,释迦牟尼还未出世,佛教尚未形成,因此书中用“西方教”来暗指佛教的雏形。西方教的教主是接引道人与准提道人,这两位教主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佛教中阿弥陀...
封神之战后,慈航道人加入西方教成为观音大士。文殊广法天尊”也是元始天尊弟子,十二金仙之一。他收了李靖的长子金吒为徒,并让金吒在封神之战后肉身成圣。封神之战中,他曾大破截教十绝阵的首阵“天绝阵”,杀秦完天君。后来被三霄娘娘以混元金斗擒捉,遭困入九曲黄河阵中废掉法力,后来在万仙阵中却恢复了。战...
他们虽然是西方教的教主,但却没有真正的主张和目标,只是想借助封神大战收服一些有缘之人,壮大西方教的势力,为自己的修行增添一些功德。他们并没有想过要改变西方教的教义,也没有想过要与其他教派争夺天下的主导权,他们只是想保持西方教的清净无为,不惹是非不招祸端。这样的教主缺乏进取和决断,也难以在封神之...
而比起接引道人,准提道人就无耻多了,口头禅是“你与我西方有缘”、“此物与我西方有缘”,就简简单单的一句“与我西方有缘”,就把人和宝物带走了。被准提道人带走的仙人分别有孔宣、马元、法戒等;除此之外,阐教的燃灯道人、普贤真人、慈航道人、文殊广法天尊以及惧留孙,也不知何时成了西方教的人。总之...
还别说,虽然不叫西方教,但西方教却以其为原型。 我们都知道佛教是起源于印度的,印度在漫长的文明中诞生了一千多种宗教,其中有一宗教名为吠陀教。吠陀教的经典名为《吠陀经》,是印度最古老的一部宗教典籍。有意思的是,最早的佛的概念就来自于吠陀教,释迦牟尼后来继承并发扬了这些经典,将之阐释为佛教教义。 佛教...
王权教权的“日月之争”窃以为,在宗教发展的最初,原始宗教在任何地方都是一样的,虽然它们的信仰可能不同,它们的宗教礼仪五花八门,可是作为巫术的原始宗教思想在萌芽状态中相差不大。但西方的宗教却成为凌驾于王权的力量,甚至有“教皇是太阳,世俗国王是月亮”的说法。要理解这个问题,需要聚焦还没有产生宗教和...
西方教和阐教、截教,金丹舍利同仁义,三教原来是一家,可人家的小日子过得红红火火,自家却冷锅冷灶冷被窝,怎一个凄惨了得。如今值此封神之战,阐截两教起了内讧,得利者又指定为他西方教所得,这么好的事儿,怎不叫两位教主喜出望外呢。首先准提道人先行探路,刚一落地,就看到文殊广法天尊要取马元性命,...
天庭虽然有了强手,但也只算是小赢家,西方教才是真正的大赢家。因为天庭不过招了三百六十五位正神,而且其中有很大一部分都是凡人。西方教的接引道人和准提道人插手封神之战,以与我西方有缘收人,直接拉拢了三千多仙人,数量远超天庭。西方教拉拢的不仅都是仙人,而且质量也是非常高,我们可以看下加入西方教的人...
对此,唐古认为阐教之所以不惧西方教变强,是因为他们手中拥有连圣人都忌惮的诛仙四剑。对于诛仙四剑,最早是出现在诛仙阵之战,当时阐教已经有太上老君和元始天尊两位圣人,但却对诛仙阵里的诛仙四剑无可奈何,因此只能请西方二圣帮忙破阵,最终,阐教也是集齐四圣之力才破掉诛仙阵。当诛仙阵被破后,诛仙四剑便...
作为收人的标准流程,准提一到,自然就要说些西方教的好处,比如空寂自然随变化,真如本性任为之等等之类。事实上,这番话准提、接引见谁都说,相当于他们西方教的广告语,但万万没想到的是,这回却说到了文殊的心坎上,文殊当时就听了个满面欢喜,说出:久仰大法,行教西方,莲花现相,舍利元光,真乃高明之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