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中下旬至10月上旬,长江流域及其以北地区水稻黄熟时产生大量长翅型褐飞虱,随东北气流向西南回迁。在我省,北部地区褐飞虱从稻田南迁的时间比南部地区早,在沿江、苏南地区常出现来自山东、淮北等地的褐飞虱成虫回迁峰。在长江流域及其以北的外来虫源区,每年虫源迁入的迟早和数量对当地褐飞虱的发生早迟、世代数和...
褐飞虱Brownriceplanthopper(Nilaparvatalugens(Stal))是属于半翅目飞虱科(Homoptera:Delphacidae)的一种动物。别名:褐稻虱,稻飞虱的一种。褐飞虱有远距离迁飞习性,是我国和许多亚洲国家当前水稻上的首要害虫。褐飞虱为单食性害虫,只能在水稻和普通野生稻上取食和繁殖后代。2020年9月15日,褐飞虱被农业农村部列入一类...
稻褐飞虱,昆虫名,为同翅目飞虱科褐飞虱属的一个物种。分布于中国广大地区,北起吉林,沿辽宁、河北、山西、陕西、宁夏至甘肃,西向由甘肃折入四川、云南、西藏。形态特征 成虫长翅型体长4~5mm,体黄褐色至黑褐色。前胸背板、小盾片上具明显的3条凸起纵线。短翅型体长3.5~4mm,与长翅型相似,但翅短,...
褐飞虱(如图)广泛分布于中国、日本和澳大利亚等国家,是危害水稻的主要害虫之一,具有群聚性远距离迁飞性和灾变突发性等特点。农业科技人员研究发现,褐飞虱的种群数量、发育速度、
大褐飞虱(Changeondelphax velitchkovskyi Melichar,1913)是飞虱科大褐飞虱属的一种动物。形态特征 大体褐色。触角第1节端缘和第2节基部、前中胸腹板、前中足基节及前胸背板侧缘区均为黑褐色。前翅淡褐色,透明,无翅斑。腹部和雄虫尾节大部分黑褐色,臀节黄褐色。雌虫胸部腹面和腹部黄褐色,其余体色大致同雄...
褐飞虱为单食性害虫,只能在水稻和普通野生稻上取食和繁殖后代,以成虫和若虫群集在稻株下部取食为害。用刺吸式口器吸食水稻韧皮部汁液,消耗稻株营养和水分,并在稻株上留下褐色伤痕、斑点;严重时可引起稻株枯死倒伏,俗称“冒顶”“穿顶”“虱烧”,导致严重减产,甚至失收。雌虫产卵时用产卵器刺破茎秆组织,...
褐飞虱的繁殖与寿命特点显著,以下是对其详细的介绍:一、繁殖特点 产卵量与频率:褐飞虱的雌成虫产卵量大,一只雌虫可产几百只卵。在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如25~26℃,卵和若虫的历期分别平均为7.4天和若干天(短翅型成虫产卵前期为2~3天,长翅型为3~5天)。这使得褐飞虱种群能够迅速增长。繁殖代数:褐...
一起比较更容易,先看头。白背飞虱,字如其名,背上有白斑,最好区分,其实雌性灰飞虱背上也有淡黄色的斑,只是边界模糊。褐飞虱一般黑褐色,并且全身油光发亮的。再看若虫,飞虱若虫一般蜕皮4次,分为5个龄期,就比较难分辨了。以下是田间实际发生的样子。一个个区分一下吧。1龄更难分,太小了,但是我们有...
褐飞虱中文名称:褐飞虱 英文名称:Brown riceplanthopper 中文别名:褐稻虱,俗称蛔虫、软壳蛔、蚰虫、蠓虫 拉丁学名:Nilaparvatalugens(Stal) 分布区域:1、 终年繁殖区:北纬19℃以南的海南省南部。 2、 少量越冬区:北纬19-25℃之间,又以北纬12℃左右以南为常年稳定越冬区。 3、 不能越冬区:北纬25℃以北的广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