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称“衮”。亦称“衮服”。为古代天子及王公的礼服,因上有龙的图案得名。衮衣是皇帝在祭祀天地、宗庙、社稷、先农、册拜、圣节和举行大典时所穿的礼服。最早是《尚书·虞书》中关于舜命禹制作章服的传说, “以五彩彰施于五色作服”,后世帝王所穿的衮衣出于此说,这是以“衣绘而裳绣”的手法、绘画与刺绣并...
衮衣是古代帝王及上公所穿的一种特殊礼服,象征着帝王的威严与尊贵。 历史背景:最早关于衮衣的记载可以追溯到《尚书·虞书》中舜命禹制作章服的传说。当时的衮衣以五彩彰施于五色作服,采用“衣绘而裳绣”的手法,绘画与刺绣并用,精美绝伦。 服饰特点:衮衣上通常饰有日、月、星辰、山、龙、华虫、宗彝、藻、火...
词条:『衮衣』 拼音:gǔn yī 注音:ㄍㄨㄣˇ一 解释:1.古代帝王及上公穿的绘有卷龙的礼服。 2.借指帝王或上公。 古代诗词 宋代.晁补之.上林春/一落萦:「旧有衮衣,公归未晚,千岁盛明时节。」元代.程文海.满江红 送陈正义绣使将指江闽:「羡绣衣、遥映衮衣明,人如玉。」宋代.丁无悔.满庭芳:「共道奇...
衮衣以归 衮衣以归,汉语成语,拼音是gǔn yī yǐ guī,意思是指功勋卓著,位拜三公而归,同“衮衣西归”。出自《贺门下裴相公启》。成语出处 唐·刘禹锡《贺门下裴相公启》:“绣斧既定,衮衣以归。”成语用法 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皇帝所穿的衣服被称为衮衣,其历史源远流长。在儒家的经典著作《尚书》中,衮衣被认为是大禹发明的,最初在服装上绘制五种颜色,专为帝王所穿,以区别于普通服饰。到了周代,衮衣上的图案更加丰富,包括日、月、星辰、山、龙、华虫、宗彝、藻、火、粉米、黼、黻十二种图案,被称为十二章,正式确定了衮衣的样式。
衮衣西归,读音是gǔn yī xī guī。意思是相传 周公 东征, 周 大夫为作《九罭》之诗,其辞曰:“九罭之魚鱒魴,我覯之子,衮衣繡裳。”又曰:“是以有衮衣兮,無以我公歸,無使我心悲兮。”后因以“衮衣西歸”谓功勋卓著,位拜三公而归。解释 相传 周公 东征, 周 大夫为作《九罭》之诗,其辞曰...
”根据毛传的解释,衮衣指的是卷龙图案的礼服。陆德明释文进一步说明,天子的衮衣上绘有升龙,而公卿的衮衣上则是降龙图案。这种服饰在《旧唐书·后妃传下·代宗睿真皇后》中也有提及,描述了代宗庙中衮衣的使用情况。此外,明郑若庸在《玉玦记·对策》中写道:“日华浮动衮衣新,愿竭草茆忠悃。”...
衮衣 gǔn yī 词语gǔn yī 注音ㄍㄨㄣˇ一 引证解释 1. 古代帝王及上公穿的绘有卷龙的礼服。《逸周书·世俘》:“壬子,王服衮衣,矢琰格庙。”《诗·豳风·九罭》:“我覯之子,衮衣绣裳。”毛传:“衮衣,卷龙也。” 陆德明 释文:“天子画升龙於衣上,公但画降龙。”《旧唐书·后妃传下·代宗睿真...
皇帝衮衣揭秘👑:有多讲究? 👑 衮衣 - 衮衣,简称“衮”,是古代汉人朝代皇帝及上公的礼服,象征着至高无上的尊贵。皇帝在祭天地、宗庙以及正旦、冬至等重大庆典时,都会穿着这件礼服。衮衣与冕冠合称为“衮冕”,其中冕是古代汉族冠饰之一,为天子、诸侯、卿、大夫所戴的礼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