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香:正月初一清早,旧有"行香"之俗。全城文武官员,冠带乘舆,全副执事,鸣锣开道,到各庙宇行香,威仪甚盛,每家老年人和当家人天未亮,便已沐浴更衣,竞先赶到社庙或附近寺院里开殿门和烧头香,点香灯,有的甚至索性除夕不睡,在庙宇守等。亥时一过,赶紧烧香,表示虔诚。俗信第一个人赶到点上香最为吉利,故有争先点...
⒉ 明清 时官吏每至朔望入庙焚香叩拜,或新官赴任后举行入庙焚香仪式,均称行香。 引《初刻拍案惊奇》卷十:“行香讲书已过,便张告示,先考府学及 天台、临海两县。” 清 赵翼 《陔馀丛考·行香》:“外省文武官每朔望向文武庙行香……朔望朝拜亦是旧制,而与行香为两事。 王棠 《知新録》谓 洪武 十七年詔...
基本含义(Basic Meaning):指行走时香气四溢,形容德行高尚,美好的品质散发出来。 详细解释(Detailed Explanation):行香是由“行”和“香”两个字组成的成语,意思是行走时带着香气。这个成语用来形容一个人的德行高尚,美好的品质能够散发出来,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使用场景(Usage Scenarios):可以用来形容一个人的品德...
繁体: 行香 拼音: hang xiang 读音: xíng xiāng 英语: 近义词: 反义词: 单字解释: 行 香 造句: 行香造句 组词,组成语: 行 香 行香解释行香是什么意思词义解释来源:辞典修订版 1:礼佛的仪式。始于南北朝燃香燻手或以香末散行;唐以后则为持香炉绕行道场或街市。至明清时则指官吏上任或遇朔望时入庙焚...
词语行香 释义xíng/háng xiāng 1.古代礼拜神佛的一种仪式。始于南北朝。初,每燃香熏手,或以香末散行。唐以后则斋主持香炉巡行道场,或仪导以出街。 2.明清时官吏每至朔望入庙焚香叩拜,或新官赴任后举行入庙焚香仪式,均称行香。 随便看 荒梗
顾名思义,“打坐”是要坐,坐着为什么?行香又叫跑香,其作用主要表现在调身心,便于接下来更好的坐香。行香需轻轻前后摆手,左手摆三分,右手甩七分。无论是行香还是坐香,在实际禅修过程中,不必过于执着其具体形式。 坐禅此一法,乃修行必经之路。 何为禅?“禅”不是中文,是梵文Dhyana之简称,此云“思惟修”,...
行香、焚香读奏章、香席、置香、香堂、香市、香殿 行香 以香熏手,或在地上边散撒香末边行走,称为行香。历史上不论皇家,还是佛道诸家都有行香的习俗。皇帝出行在路上散撒龙脑,佛家多以檀香散撒,道家则多用和以香药的液体散撒,皆称为行香。 佛家的一种礼佛、修持形式,僧众围佛像绕行,俗称绕佛,古代也称行香...
行香起源于南北朝时期,是一种礼拜神佛的仪式。起初,人们会在手上点燃香料,或者将香末洒在地上,称为行香。到了唐代,行香仪式更加规范化,斋主持香炉在道场中巡行,或者引导人们出街行香。《南史·王僧达传》记载,何尚之退休后,再度被朝廷任命,于家中设八关斋,召集朝臣行香。唐张籍在《送令狐...
“行香”原是法会仪式之一,谓法师主持法会,升座说法时,向他燃香礼敬。也泛指燃香、上香、拈香。如《敕修百丈清规·法器章》谓:“住持朝暮行香时,鸣(钟)七下。”又如《京本通俗小说·拗相公》:“一日,爱子王雱病疽而死,荆公痛思之甚,招天下高僧设七七四十九日斋醮,荐度亡灵。荆公亲自行香拜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