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邕书法作品赏析 蔡邕(133年-192年),字伯喈,出生于陈留郡圉县,今河南省尉氏县或杞县。他是东汉时期的一位杰出名臣、文学家和书法家,也是才女蔡文姬之父。蔡邕博学多闻,师从太傅胡广,学识渊博。他曾被征为司徒掾,历任河平县长、郎中、议郎等职,参与续写《东观汉记》及刻印“熹平石经”。然而,因罪...
世态人情在辞赋里边展现的非常饱满,他的辞赋代表作《述行赋》全篇感情充沛,短小精悍,批判意味浓厚,大胆直率,蔡邕在书法方面比较善于篆书和隶书,尤其在隶书体书法上,蔡邕极为擅长,他的书法结构骨架严肃整齐,一点一划俯冲仰卧变化多端,而且他自创一套飞白体书法。据记载,汉灵帝当时命人修建鸿都部门,工匠们在墙...
蔡邕自小博学多才,好辞章、数术、天文、音律及书法。蔡邕曾装病拒绝朝廷征召,专心治学,家中藏书万卷。由于名气太大,170年他被征辟,步入仕途。 熹平四年(175年),蔡邕有感于经籍去圣久远,文字错误较多,奏请订正“六经”。汉灵帝予以批准,蔡邕主笔书丹(书丹指用朱...
蔡邕,字伯喈,陈留郡圉县(今河南省尉氏县、一说为河南省杞县)人。东汉名臣,文学家、书法家,才女蔡文姬之父。 蔡邕工于书法,擅长篆书和隶书,尤以隶书著称。 其书法结构严整,点画俯仰,体法多变,被誉为“骨气洞达,爽爽有神力”。 蔡邕的隶书作品在清代中叶之前,一直被视为学习隶书的典范,其风格被广泛尊崇。 书...
蔡邕不仅是东汉的大书法家,而且是汉代书法理论的集大成者。传世书论有《篆势》、 《笔赋》、《笔论》、《九势》等,尤其是《笔论》和《九势》,在中国书论史上占有重要 地位。其《笔论》开篇就提出“书者,散也”的著名论断,论述了书法抒发情怀的艺术本质 ,以及书家创作时应有的精神状态。随后则论及书法作品应...
《夏承碑》乃三国著名书法家蔡邕之杰作。其高清无水印版呈现在眼前时,仿若打开了一扇通往古代书法艺术殿堂的大门。碑文字体规整又不失灵动,每一笔画都蕴含着力量,起承转合间尽显古韵。蔡邕以独特的笔法,使字体呈现出一种古朴而高雅的气质。#图文创作激励计划#本作品线条的粗细变化、结构的精巧安排,无不展现出极...
蔡邕与《熹平石经》:浓厚的书法造诣,创历代石经之先河 汉字书法是在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流传下来的传统艺术,从我们的祖先使用图像记事开始,伴随历史和文化事业发展,汉字的发展经历了从繁到简的演变历程,字体种类也出现了各种各样的派系,汉字由繁到简期间,最大的一次变革就是从秦统一文字使用的小篆简化...
蔡邕的主要贡献 1、独创“飞白书”蔡邕在书法上的贡献主要有两个,一个是他发明了“飞白书”。据说有一次蔡邕路过鸿都门,看见工匠们正在用扫帚刷墙,扫帚刷过的痕迹丝丝漏白,很受启发,回去便创造了“飞白书”,这种强调飞白枯笔的用笔效果很受欢迎,很多书法家认为这样很美,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十分流行,王羲之、王...
藏头护尾,应该就是出自蔡邕的这篇《九势》。从这就能看出来,蔡邕对后世书法的影响力之大。遗憾的是,他只说要“护尾”,却没说怎么去实现。6、 疾势,出于啄磔之中,又在竖笔紧趯之内。有些笔画,要写出姿态美,必须要有速度作为保障,比如我们经常说的“短撇”和“折钩”。如果你了解“永字八法”...
汉代隶书《熹平石经》传为蔡邕书,此石书法字体严整匀称,宽严得体,然其法度森严,中规入矩,是汉代标准书法,在清中叶之前,此风格一直被奉为习隶之不二法门。 蔡邕(公元133年-公元192年),字伯喈,陈留(今河南省开封市陈留镇)圉人,东汉文学家、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