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宋代朝廷指定复色夹缬为宫室和军队专用,于是民间被迫趋向使用单色蓝夹缬,复色夹缬在民间的流通受到禁令限制,反倒促进了单色蓝夹缬的发展和普及。 宋代单色蓝夹缬 到了明朝,民间对蓝夹缬织物需求增多,温州蓝夹缬织布工坊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越来越多的家庭...
是世界上仅存的蓝夹缬之一,是夹缬的活化石,且该项目2011年6月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夹缬博物馆: 在温州瑞安市蓝夹缬博物馆体验到了蓝夹缬工艺的制作过程,由国家非遗传承人王河生先生给我们一行人介绍了相关的制作工艺,在二楼蓝夹缬博物馆还能看到有关夹缬的历史脉络以及相关文创。0 0 发表评论 ...
2006年,被省人民政府列为第一批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并被文化部指名参加在北京举办首届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果展,2011年5月“温州蓝夹缬技艺”项目被国务院列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 一、夹缬的名称与渊源 夹缬,是我国古代在织物上印花染色的技艺,主...
夹缬这一传统工艺,起源于秦汉时期,至唐宋时达到鼎盛。唐明皇更曾将其作为珍贵的国礼,赠予各国遣唐使,以示友好。这些珍贵的夹缬实物残片,如今被英国大英博物馆、日本正仓院等世界顶级博物馆珍藏,视为国宝级的文化遗产。蓝夹缬,这一曾广泛用于浙南民间婚嫁的必备用品,以其独特的制作工艺和丰富的文化内涵而闻名。它...
蓝夹缬的制作工艺 蓝夹缬,这一源自我国雕版印染与印刷技艺的古老艺术,在温州及浙南地区有着深厚的文化根基。其制作涉及多个环节,每个步骤都体现传统技艺的精致与艺术性。花版制作与印染工艺 蓝夹缬的制作流程体现了其工艺的复杂性与艺术性,主要包括花版雕刻、靛青染料的制备,以及夹缬印染三个关键环节。制作蓝夹缬...
蓝夹缬是以靛青为染料,用两片纹样对称的木板夹住丝或棉料染制出各种图案的织品,中国民间大多用蓝夹缬制作被套,是婚嫁的必备之物。蓝夹缬从制靛到制作雕版到印染,程序繁琐,工艺精湛,是中国民间智慧的结晶,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体现。几百年的手工艺传承,是雕版印染的活化石。 蓝夹缬技艺在我国已有千年历史。“夹缬”...
蓝夹缬 非遗苍南·缬承之路 在2024中国(苍南)矿山井巷业发展大会非遗集市区现场,组委会邀请了20位非遗传承人来到现场,夹缬传承人叶老师就是其中一位。活动现场不仅设有叶老师所在的非遗集市区,在活动开幕式上主办方还联系苍南非遗中心邀请了当地诸多非遗传承人为大家带来了精彩的节目,例如:畲族民歌、越剧、渔鼓、...
👉蓝夹缬,这一源自中国浙江的传统印染技艺,已有千年历史。缬(xié)在古代汉语中专门指在丝织品等物上印染出图案,而夹则是对印染工艺的描述。夹缬是一种使用夹版入染的工艺方法。在温州(乃至浙南地区),出嫁的姑娘常常会收到家人送的一床蓝夹缬被子作为嫁妆,被子上的图案寓意着吉祥和幸福。
作为蓝夹缬技艺第四代传承人,陈松尧的蓝夹缬染坊终于在2007年重新开炉。2019年11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公布,温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获得了“蓝夹缬技艺”项目保护单位资格。蓝夹缬不仅是浙南地区民间手工技艺的瑰宝,更是展现浙南一方美丽风土人情的重要载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