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诏帖》又名《翰林帖》,大字行书,计7行,27字,书于长庆元年(公元821年),当时柳公权44岁,年富力强,正是他书法创作的颠峰期,所以字如惊鸿击空,游独弋,后人曾疑其伪,但明詹景凤《玄览编》说:“柳诚悬墨迹帖一卷是真。笔法劲爽而纵横悉如意也,盖...
《蒙诏帖》,唐柳公权书,墨迹纸本,全幅纵26.8厘米、横57.4厘米,大字行书,记7行,共27字,书于长庆元年(公元821年)。为天下第六行书。现收藏于故宫博物院。原文及注释 原文 公权蒙(1)诏,出守(2)翰林(3),职在闲冷(4),亲情(5)嘱托(6),谁肯响应(7),深察感幸(8)。公权呈(9...
《蒙诏帖》的真伪争论颇多,问题在于“出守翰林”,与“职在闲冷”这两句。本帖中的“出守翰林”在文辞上不符合当时居官者职守的称谓,因此可能是宋人据《紫丝靸帖》的大意写出。书法的前四行与后三行用笔差异较大,有学者认为后段结字松散,末行的“权”字笔画不成结构,与...
柳公权《蒙诏帖》也称《翰林帖》白麻纸,大字行书,计7行27字,书于长庆元年(公元821年),当时柳公权44岁。纵26.9厘米,横57.6厘米,刻入《快雪堂》、《三希堂帖》等,墨本藏于故宫博物院。公元821年,唐朝长庆元年。彼时,44岁的柳公权正值年富力强,处于书法创作的巅峰时期。他写下了一封看似普通却又蕴含...
《蒙诏帖》又被称作是《翰林帖》,是唐朝时期著名书法家、诗人柳公权在公元821年的时候所创作的一部书法作品,现在被收藏在北京故宫博物馆里面。 《蒙诏帖》总共七行,二十七个字。其中字体形状长短宽窄各不相同,或者断开或者连在一起,笔墨轻重有致,非常有层次感,其中线条主要以中锋为主,非常饱满且圆厚。 《蒙诏...
柳公权《蒙诏帖》局部 此帖为大字行草,计七行二十七字。内容是“公权蒙诏,出守翰林,职在闲冷,亲情嘱托,谁肯响应,深察感幸。公权呈。”大意是:“自己能力有限,虽然有个闲官职位,却不能为别人办什么大事,请凉解自己的难处”。此时,柳公权44岁,年富力强,正是他书法创作的颠峰期。此帖气势磅礴,酣畅淋漓,意气...
至于说《蒙诏帖》的真伪,历史上争论不休,特别是当代学者,围绕着“出守翰林”句,觉得不似唐人行文之称谓,为宋人所伪作等等,众说纷纭,至今未有定论。而后学认为,这种争论没有多大意义,此帖佳妙,实属上品,列在柳公权名下,算得上实至名归,也符合他一生的翰笔情缘,与他的存世笔迹,倒相得益彰,相互...
柳公权《蒙诏帖》821年,高26.8厘米,长57.4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释文: 公权蒙诏,出守翰林,职在闲冷,亲情嘱托,谁肯响应,深察感幸。公权呈。 此帖也称《翰林帖》,曾刻入《快雪堂》、《三希堂帖》等,墨本藏于故宫博物院。用笔雄健,气势豪宕。第一行“公权蒙”三字联绵出之,字硕大,笔力纵横,如见柳公权血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