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诏帖》又名《翰林帖》,大字行书,计7行,27字,书于长庆元年(公元821年),当时柳公权44岁,年富力强,正是他书法创作的颠峰期,所以字如惊鸿击空,游独弋,后人曾疑其伪,但明詹景凤《玄览编》说:“柳诚悬墨迹帖一卷是真。笔法劲爽而纵横悉如意也,盖...
柳公权行书《蒙诏帖》,因何被列入《天下十大行书》?从小就知道“颜筋柳骨”,六岁左右始练柳公权的楷书《玄秘塔碑》,壮岁在部队里还写过他的《神策军碑》。晚年方知其行书也不错,存世量虽小但影响颇大,如《蒙诏帖》、《兰亭诗稿》等,感受到柳公权的厉害!他七岁时颜真卿就去世了,但后世仍与“颜柳”并...
《蒙诏帖》(又称《翰林帖》)是由唐代书法家、诗人柳公权于长庆元年(公元821年)创作的行书书法作品,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此帖也称《翰林帖》,曾刻入《快雪堂》、《三希堂帖》等。用笔雄健,气势豪宕。第一行“公权蒙”三字联绵出之,字硕大,笔力纵横,如见柳公权血...
柳公权《蒙诏帖》局部 柳公权《蒙诏帖》局部 此帖为大字行草,计七行二十七字。内容是“公权蒙诏,出守翰林,职在闲冷,亲情嘱托,谁肯响应,深察感幸。公权呈。”大意是:“自己能力有限,虽然有个闲官职位,却不能为别人办什么大事,请凉解自己的难处”。此时,柳公权44岁,年富力强,正是他书法创作的颠峰期。此帖...
虽然柳公权顶着“楷书四大家”的光辉头衔,但这不代表柳公权只擅长楷书,其行书造诣也极深,其行书代表作《蒙诏帖》被称为“天下第六行书”。那么,《蒙诏帖》好在哪里呢?《蒙诏帖》又称《翰林帖》,柳公权于长庆元年(公元821年)创作的行书书法作品,全帖计7行,27字。此帖字形长短宽窄不一,或断或连,笔墨...
唐柳公权《蒙诏帖》卷,传为唐柳公权书,纸本,行书,纵26.8厘米,横57.4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唐柳公权《蒙诏帖》卷 (请将手机横屏观看) 鉴藏印有宋“绍兴”、“瑞文图书”、“贤志赏”,元“赵氏子昂”、“乔氏篑成”、“齐郡张绅士行”,明“冯氏鹿庵珍藏图籍印”,清“安岐之印”、“王常宗”、“陈...
柳公权《蒙诏帖》也称《翰林帖》白麻纸,大字行书,计7行27字,书于长庆元年(公元821年),当时柳公权44岁。纵26.9厘米,横57.6厘米,刻入《快雪堂》、《三希堂帖》等,墨本藏于故宫博物院。公元821年,唐朝长庆元年。彼时,44岁的柳公权正值年富力强,处于书法创作的巅峰时期。他写下了一封看似普通却又蕴含...
《蒙诏帖》,又称《翰林帖》,是唐代著名书法家柳公权于长庆元年(公元821年)创作的一幅行书作品,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此帖以大字行书写成,共7行,27字,用笔雄健,气势豪宕,展现了柳公权独特的艺术风格。《蒙诏帖》的字形长短宽窄不一,或断或连,笔墨浓淡轻重有致,线条饱满圆厚,具有顿挫郁勃、开阔跌宕的...
书法史将柳公权这件《蒙诏帖》,与李白《上阳台帖》、颜真卿《刘中使帖》并称为“大唐三大奇书”。《蒙诏帖》写于唐长庆元年(821年),全卷共7行、27个字,释文为“公权蒙诏,出守翰林,职在闲冷。亲情嘱托,谁肯响应,深察感幸,公权呈”。此作虽然字数不多,但笔法极为丰富。柳公权行书取法于王羲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