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少时,蒋翊武便不耻封建官吏、痛恨缠足陋习。常德作家、长篇历史小说《蒋翊武》的作者蔡德东告诉记者,蒋翊武原名“保襄”(亦作“保湘”),后来他自己改名为“翊武”,寄托了“以武力推翻清廷”的宏愿。1902年,澧州府照常举行州试,父亲劝蒋翊武参加科考,时年18岁的蒋翊武却道:“奴隶功名,要它何用?!
1916年7月,蒋翊武的灵柩归葬湖南岳麓山之“蒋公亭”。1921年12月,孙中山北伐督师桂林时,又下令在丽泽门外树立蒋翊武纪念碑,并亲笔题写“开国元勋蒋翊武先生就义处”碑文,署“孙文敬题”小楷和印章,以示敬重。碑的两侧及背面镌凿孙中山嘱胡汉民撰写的翊武先生革命事迹。英雄魂归故里,浩气长留人间 1916年...
武汉成就了蒋翊武人生巅峰时刻。1909年10月底,蒋翊武和刘复基同赴武汉,并化名蒋伯夔,经老同学黄贞元的介绍在天门投入第41标3营左队,从此进入新军系统,真正打入了敌人内部。武昌首义的成功,首先就要归功于蒋翊武在混乱的晚清革命乱局中,找到了一个真正可行的起义模式——从军队寻找革命成功的密码。蒋翊武在...
1903年,蒋翊武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常德西路师范学堂,就是在此,他结识了宋教仁等革命党人,并成为他们的一员,西路师范也成为了他革命的起点。黄兴、宋教仁组织长沙起义失败后,蒋翊武因参与其中而被官府追查,被校方除名,遭遇到人生的第一个重大挫折,年少的蒋翊武面临巨大的压力,但是他并没有因此气馁,反而...
□尹文军 今年9月9日,是武昌起义领导者蒋翊武在桂林就义110周年纪念日。关于其就义前后的情况,多年来众说纷纭,描述不一。本文根据当时往来电报、新闻报道、当事人目击者的回忆、遗书遗像等史料,互相参证,厘清误传,基本还原了革命先驱蒋翊武在桂林的最后一段人生历程。出走广西 辛亥革命的胜利成果被封建...
在1921年12月,孙中山先生从桂林出发北伐,特意来到丽泽门外悼念开国元勋蒋翊武,并下令为他修建纪念碑,碑上详细记录了蒋翊武的就义地点。蒋翊武,1884年12月21日生于湖南澧州的一个普通家庭,作为家中长子,父亲为了给他提供教育,省吃俭用,而他的四个弟弟则早早去当学徒。1890年,蒋翊武在澧兰书屋学习,...
蒋翊武在武昌首义中起到了领袖的作用。回顾辛亥革命,不能忘记重笔渲染武昌起义,在突出宣传孙中山、黄兴等革命党领袖的同时应当充分肯定中华民国“开国元勋”蒋翊武的历史功绩。(一)不能淡化武昌起义是辛亥革命最重要里程碑的历史定位 辛亥革命,其广义是指从1894年兴中会成立到1913年的讨袁“二次革命”失败。我们...
蒋翊武,原名伯夔,1885年出生于湖南澧县。他自幼聪慧,1903年进入常德师范学堂学习,因从事革命活动被开除。随后,他与刘复基在沅湘间招纳会党,开始了反清革命的道路。1906年,蒋翊武前往上海,进入中国公学学习,并与杨卓霖创办《竞业旬报》,宣传革命思想。1909年,他加入湖北新军,并参与了振武学社的活动。蒋翊...
剧名:追踪蒋翊武(又名《辛亥元勋蒋翊武》)类型:历史、传奇、革命、枪战。主演李:育生、傅斌等。内容简介 1911年10月9日,革命党人孙武在汉口租界试制炸弹失事,俄国巡捕闻讯缉拿,起义机密遭到泄露。在这雷霆万钧之际,蒋翊武果敢地下达了武昌起义的第一道命令,确保了武昌起义的顺利进行和辛亥革命的最后胜利...